第705章 李丰受刑(1 / 2)

加入书签

汉中秦岭,层峦叠嶂,如同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将蜀汉与北汉的疆域强行分隔。

而在那蜿蜒险峻的斜谷内外,蜀汉丞相诸葛亮与北汉军师司马懿所率领的两支大军,已经对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日。

这场对峙,比拼的已不仅仅是将士的勇武与谋士的智计,更是双方国力与后勤补给能力的漫长消耗。

秦岭山道崎岖难行,所谓的“官道”

也往往只是稍加修葺的羊肠小径,车马难通,辎重转运极其困难。

对于北伐的蜀军而言,这条漫长的补给线更是如同生命线一般脆弱,每一粒粮食从富庶的成都平原运抵前线,都需要民夫经历千辛万苦,翻越米仓山、金牛道等天险,其损耗之大,耗时之长,足以让任何统帅焦心不已。

屋漏偏逢连夜雨。

时值夏秋之交,秦岭及蜀中地区进入了连绵的雨季。

原本就崎岖不平的山路,在连日阴雨的浸泡下,变得泥泞不堪,湿滑难行。

溪流暴涨,冲毁桥梁;山体松动,时有滑坡。

这使得本就艰难的粮草转运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这一日,蜀军大营的粮官再次面带忧色地来到中军帐,向诸葛亮禀报:“丞相,营中存粮已不足十日之用,若后续粮草再无法运抵,恐军心有变啊。”

诸葛亮闻言,眉头深锁。

他何尝不知粮草的重要性?他每日都要查看粮草簿记,计算着消耗,期盼着后方的补给。

他早已算定,李严负责督运的下一批粮草,应在数日前便该到达。

“李严处的粮草,可有消息?”

诸葛亮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尚无确切消息,只是有沿途驿卒传来口信,说道路泥泞,车队行进极其缓慢……”

正说话间,帐外传来通报声,说是督粮官李丰已押运粮草抵达营外。

诸葛亮精神一振,立刻传见。

然而,当李丰一身泥水,略显狼狈地进入大帐,报上运抵的粮草数目和日期时,诸葛亮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李丰,你可知罪?”

诸葛亮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凛冽的寒意,“按军令部署,你部粮草应在十二日前运抵大营!

如今迟误十余日,你可知这十余日间,三军将士是如何翘以盼?若因此时延误军机,导致军心涣散,甚至为敌所乘,你担待得起吗?!”

李丰一路上早已想好说辞,此刻连忙跪倒在地,辩解道:“丞相明鉴!

非是末将不尽心,实是天公不作美!

蜀道本就艰难,又逢连月阴雨,道路崩坏,桥梁冲毁数次,民夫病倒众多……末将已是日夜兼程,催促前行,不敢有丝毫懈怠啊!”

诸葛亮猛地一拍案几,霍然起身:“休得狡辩!

天时不利,乃为将者早该预料之事!

岂能以此作为迟误之借口?我三军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枕戈待旦,岂能因你一句‘道路难行’便忍饥挨饿?若人人皆如你这般,军法何在?!”

他目光如电,扫过帐中诸将,最终定格在李丰身上,厉声道:“李丰督粮不力,迟误军期,按军法,当杖责二十,以儆效尤!

来人!

拖出去,行刑!”

“丞相!

丞相开恩啊!”

李丰没想到诸葛亮会如此严厉,顿时慌了神,连声求饶。

但军令如山,如狼似虎的刀斧手已然进帐,将他架了出去。

不一会儿,帐外便传来了军棍击打在身体上的沉闷声响和李丰压抑的惨哼。

帐内众将鸦雀无声,不少人面露不忍,但也知丞相执法严明,且粮草之事关系重大,无人敢出声求情。

这二十军棍,不仅打在了李丰的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