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李丰受刑(2 / 2)
,更如同打在了其父李严的脸上。
消息很快传回了后方负责统筹粮草的李严耳中。
李严闻讯,又惊又怒。
他自觉与诸葛亮同为先帝托孤之臣,地位尊崇,如今自己的儿子竟被当众杖责,这让他颜面何存?加之他本就对诸葛亮独揽大权、多次北伐耗费国力心存不满,此事更是如同一点火星,落在了干燥的柴堆上。
“诸葛孔明!
你竟如此不留情面!”
李严在府中愤懑难平,对心腹抱怨道,“我儿纵然有错,念在其年轻,且天时确实不利,训诫一番也就罢了,何至于当众施以杖刑,如此折辱于我李氏父子!”
由此,李严心中对诸葛亮的怨恨种子深深埋下。
他虽然表面上依旧办理公务,但暗中已生异心,开始盘算着如何找机会扳回一城,甚至构陷诸葛亮。
这一份因公事而起的嫌隙,在日后将会酵成致命的毒药。
后来,当诸葛亮在葫芦谷巧妙设伏,以火攻击败司马懿大军,正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有望一举收复汉中失地之时,正是李严(或指使其党羽)在成都后主刘禅面前进献谗言,谎称东吴有意犯境或粮草不济等,诱使刘禅连下三道金牌,紧急将诸葛亮大军召回,致使北伐的大好局面功败垂成,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的千古遗憾。
当然,这一切的后话,都源于今日斜谷营前,这看似公正无私、却埋下祸根的二十军棍。
历史的轨迹,有时就因为这些看似微小的恩怨与龃龉,而悄然转向,令人扼腕叹息。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