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蜀国之忧(2 / 4)

加入书签

“丞相,李严父子已经伏法。”

费祎走进来,轻声禀报。

诸葛亮没有回头,只是轻声问:“李严临死前,可曾说了什么?”

费祎犹豫了一下:“他说……丞相赢了。”

“赢了?”

诸葛亮苦笑着转身,“我赢了什么?赢了一场内斗?可是我们失去了汉中,失去了荆州,失去了多少忠勇的将士啊!”

费祎低下头,不知该如何接话。

“传令下去,”

诸葛亮整理了一下情绪,“明日召集众臣,商议选拔新将之事。”

次日清晨,丞相府议事厅内坐满了文武官员。

诸葛亮环视众人,缓缓开口:“今日召集各位,是要商议一件关乎蜀汉存亡的大事。”

众人屏息凝神,等待着下文。

“自汉中、荆州两战之后,我军损失惨重。”

诸葛亮的声音沉重,“吴懿将军、严颜将军、刘封将军……这些栋梁之才相继离世。

如今我蜀汉,已经到了人才凋零的危急关头。”

老将陈到站起身,声音洪亮:“丞相所言极是。

如今军中能独当一面的大将,确实不多了。”

“正是如此。”

诸葛亮点头,“所以,老夫今日要向陛下举荐一批年轻将领。”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议论纷纷。

“年轻将领?这能行吗?”

“军中资历最重要,年轻人如何服众?”

诸葛亮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诸位可还记得,先主在时,关张二位将军也不过二十出头,便已能独当一面。

如今天下未定,正是用人之际,岂能因循守旧?”

他转向刘禅:“陛下,臣举荐费诗、郭攸之、阎芝、马忠等年轻将领。

这些人虽年纪尚轻,但都经历过战火考验,是可造之才。”

刘禅显得有些犹豫:“相父,这些人……真的能担此重任吗?”

“陛下,”

陈到再次起身,“老臣愿以性命担保,这些年轻人确实都是难得的人才。

就拿马忠来说,去年在南中平叛时,仅率五百人就击溃了三千叛军,颇有谋略。”

刘禅这才点头:“既然如此,就依相父所言。”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年轻将领果然不负众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年仅二十五岁的马忠。

这日,马忠正在校场操练新兵,诸葛亮悄悄前来视察。

只见马忠站在高台上,声音洪亮:“你们记住,当兵不是为了吃粮,是为了保家卫国!

想想你们的父母妻儿,若是敌人打来了,他们怎么办?”

新兵们听得聚精会神。

马忠又示范了几个战术动作,干净利落,引得阵阵喝彩。

“不错。”

诸葛亮走上前,满意地点头,“马将军治军有方啊。”

马忠连忙行礼:“丞相过奖了。

末将只是尽本分而已。”

“不必谦虚。”

诸葛亮拍拍他的肩膀,“走,陪老夫走走。”

二人沿着校场漫步,诸葛亮突然问:“马将军,你以为如今蜀汉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马忠想了想,认真地说:“粮食。

如今汉中、南阳两大粮仓都丢了,仅靠成都平原的产出,恐怕难以支撑全军用度。”

诸葛亮赞许地点头:“说到点子上了。

如今百姓的温饱尚且难保,军粮更是捉襟见肘啊。”

正说着,费祎匆匆赶来:“丞相,南中急报!”

诸葛亮接过军报,眉头越皱越紧:“蛮人又在边境生事?”

“不止如此,”

费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