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蜀国之忧(1 / 4)

加入书签

公元220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

才刚入十月,成都的街头就已经飘起了细碎的雪花。

诸葛亮站在丞相府的阁楼上,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轻轻叹了口气。

他的手指冻得有些红,却仍紧紧握着栏杆,仿佛要从这片阴沉的天空里看出什么征兆来。

“丞相,陛下已经第三次派人来催了。”

侍卫长李昭站在楼梯口,声音里透着担忧。

诸葛亮缓缓转身,深紫色的朝服在寒风中微微飘动。

他的眼角又添了几道细纹,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如星。

“备车吧。”

他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马车在青石板上缓缓前行,诸葛亮靠在车厢内,闭目养神。

车窗外传来小贩的叫卖声,夹杂着孩童的嬉闹。

这本该是成都最热闹的时节,可如今街上行人稀疏,连叫卖声都显得有气无力。

“听说汉中又打了败仗……”

“粮价又涨了,这可怎么活啊……”

断断续续的议论声飘进车厢,诸葛亮的眉头越皱越紧。

皇宫里,刘禅正焦躁地在殿内踱步。

这位年轻的皇帝穿着明黄色的龙袍,却丝毫显不出威严。

他的脸色有些白,手指不停地捻着腰间的玉佩。

“陛下,丞相到了。”

内侍低声禀报。

刘禅猛地转身,几乎是跑着迎了上去:“相父!

您可算来了!”

诸葛亮正要行礼,却被刘禅一把扶住:“相父不必多礼。

这……这可如何是好?朝中都在传言,说相父您……您要……”

“陛下莫急。”

诸葛亮温和地说,示意内侍们都退下。

待殿内只剩下君臣二人,他才缓缓开口:“老臣此来,正是要向陛下禀明真相。”

刘禅急切地问:“李严说相父在汉中按兵不动,贻误战机,可是真的?”

诸葛亮轻轻摇头,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老臣在汉中时,李严往成都的密信抄本。

请陛下过目。”

刘禅接过竹简,越看脸色越是苍白:“这……这怎么可能?李严说相父拥兵自重,意图不轨……还说要朕早做防备……”

“老臣若有二心,何须等到今日?”

诸葛亮的声音依然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痛心,“李严在汉中战事最紧要之时,故意拖延粮草,致使前线将士饿着肚子打仗。

若不是他,我军现在已经收复了汉中全境……”

刘禅恍然大悟!

“正是李严的所作所为,才导致汉中之战功亏一篑。”

诸葛亮沉痛地说,“老臣本不愿在陛下面前说这些,但如今朝野上下谣言四起,若再不澄清,只怕朝纲不稳啊。”

刘禅跌坐在龙椅上,双手微微抖:“朕……朕竟然相信了李严的谗言,还派人去汉中催促相父回师……朕真是……真是糊涂啊!”

诸葛亮跪下行礼:“陛下不必自责。

要怪,只怪老臣未能及时察觉李严的阴谋。”

“不,是朕的错!”

刘禅突然站起来,脸上浮现出少有的坚决,“朕这就下旨,将李严父子捉拿下狱!”

腊月初八,成都飘起了鹅毛大雪。

李严父子被押赴刑场时,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听说就是他们害得汉中打了败仗!”

议论声中,李严仰天长叹:“诸葛亮,你赢了!”

与此同时,丞相府内,诸葛亮正站在窗前,望着漫天飞雪。

刑场的方向传来三声鼓响,他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