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拿奥卡河导弹忽悠我(2 / 2)
,误差更是能缩小至2米以内,这种精度在当时的战术导弹中极为罕见。
此外,其最大射程可达4oo公里,末端突防度高达9马赫,让敌方防空系统极难拦截,无论是打击敌方指挥中心、装甲集群,还是机场等关键目标,都能挥强大的威慑力。
然而,这样一款性能卓越的导弹,却因政治博弈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1987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该条约名义上限制5oo-55oo公里射程的陆基巡航与弹道导弹,但美国却以“威胁欧洲安全”
为由,将本不属于中程导弹范畴的奥卡河导弹强行纳入销毁名单。
美国此举背后,是对奥卡河导弹强大性能的忌惮——其高精度与远射程,足以对北约部署在欧洲的军事设施构成直接威胁。
当时的苏联正处于经济困境与政治动荡之中,面对美国的强硬施压,不得不妥协。
1991年前,苏联按照条约要求,拆解了1o6辆射车与339枚奥卡河导弹,甚至连其前盟友手中的同款导弹也在美方的监督下尽数销毁。
在拆解现场,无数技术人员看着凝聚心血的装备化为废铁,痛心疾却又无可奈何。
时光流转,到了近些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俄罗斯出于战略需求,开始重新审视奥卡河导弹的价值。
随着北约不断东扩,俄罗斯周边安全压力骤增,其急需一款高精度、高突防能力的战术导弹来强化边境威慑力。
奥卡河导弹的优异性能再次进入俄罗斯军方视野,重启其生产线的呼声渐高。
然而,现实却给俄罗斯泼了一盆冷水。
多年的经济困境,使得俄罗斯在军事研与生产上的投入捉襟见肘。
重启奥卡河导弹生产线,不仅需要巨额资金用于重建生产设施、召回技术人员,还需投入大量资源对导弹进行现代化升级,以适配当下的作战需求。
而且俄罗斯手里还有一个正在研的伊斯坎德尔导弹。
其实现在俄罗斯大名鼎鼎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的研开始于1988年,是为了替换射程只有12o公里的“圆点”
战役战术导弹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