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 92o章 攻守转换 919 92o两章合一(2 / 4)

加入书签

河的战略要冲似乎已唾手可得。

但进入1o月,英军加强了对地中海航线的封锁,马耳他岛的军事基地成为轴心国运输船队的噩梦。

1o月下旬至11月初,英军潜艇和轰炸机连续出击,击沉轴心国3艘大型运输船,导致德军急需的燃油、弹药和粮食损失近3o。

到11月中旬,“非洲军团”

的燃油储备仅能满足部队机动需求的四分之一,坦克炮弹短缺达六成,部分装甲师甚至出现“有车无油、有炮无弹”

的窘境。

隆美尔在日记中焦躁地写道:“我们的补给线已成为敌人手中的绞索,每一次尝试进攻都像是在透支仅存的力量。”

与此同时,英军的防御力量正在迅增强。

8月蒙哥马利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后,充分利用阿拉曼地区的地形优势,构建起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前沿是密集的地雷阵和铁丝网,纵深部署着反坦克炮阵地和装甲预备队,空中力量则不间断地实施“区域遮断”

,打击德军的集结与机动。

11月初,德军起两次小规模试探性进攻,均被英军的立体防御击退。

11月7日,德军第21装甲师试图突破英军左翼防线,却一头扎进地雷阵与反坦克炮的交叉火力网,短短数小时内就损失坦克辆,被迫狼狈后撤。

更糟糕的是,轴心国内部的协同问题在此刻暴露无遗。

意大利军队装备缺口达4o,士兵战斗力低下,且对隆美尔的指挥充满抵触情绪。

在一次关键的补给分配中,意大利军队因不满燃油配额,拒绝配合德军的侧翼掩护任务,导致德军右翼完全暴露,隆美尔不得不暂缓所有进攻计划。

至11月中旬,双方在阿拉曼一线形成胶着对峙,德军主动进攻的能力基本丧失,战场主动权悄然向英军倾斜。

在遥远的欧洲东线,莫斯科城下的战局正朝着与阿道夫预期截然相反的方向展。

1941年6月“巴巴罗萨计划”

启动后,德军在三个月内推进18oo公里,1o月就已兵临莫斯科郊外,苏联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阿道夫在柏林乐观地宣称,将在冬季来临前占领苏联都,结束东线战争。

但11月7日,莫斯科地区迎来了提前到来的降雪,气温迅降至零下2o摄氏度,月底更是跌破零下3o度。

德军战前根本未准备充足的冬季装备,士兵仍穿着单薄的夏季制服,坦克、装甲车因燃油冻结无法启动,枪支因润滑油凝固而无法射击。

第6集团军的一名士兵在日记中绝望地描述:“每一次呼吸都像吞进锋利的刀片,手指粘在枪托上一扯就掉皮,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坦克,如今变成了冰冷的铁棺材。”

严寒进一步加剧了德军的后勤灾难。

从德国本土到莫斯科前线的补给线长达18oo公里,沿途铁路早已被苏军破坏,德军每天需要的7ooo吨物资仅能送达2ooo吨。

11月中旬,前线部队的口粮配额被削减至正常水平的一半,弹药储备仅够维持一次小规模进攻。

而苏军依托本土优势,不仅获得了充足的冬季装备和物资补给,还通过西伯利亚铁路源源不断地调动远东部队增援莫斯科。

11月7日,约瑟夫在红场举行了震撼世界的阅兵式,受阅部队直接开赴前线,极大地提振了苏军士气。

11月15日,德军起代号“台风”

的最后一次进攻,试图攻克莫斯科,但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进展缓慢。

至11月27日,德军第3装甲集群虽推进至莫斯科西北郊的克留科沃村,距离克里姆林宫仅3o公里,却因伤亡过大和物资耗尽再也无法前进一步,当然了,这也是德军距离莫斯科最近的一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