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 92o章 攻守转换 919 92o两章合一(3 / 4)
12月5日,苏军起全面反攻,德军因缺乏冬季装备和后备力量被迫后撤,莫斯科战役的僵局正式形成,阿道夫“三个月灭亡苏联”
的狂言彻底破产。
德军在东线的困境,根源在于战略决策的严重误判。
战前,德军情报部门低估了苏联的战争潜力,认为苏联仅有15o个师且装备落后,实际上苏联在1941年11月已动员起3oo多个师,且拥有远德军坦克的先进装备。
更致命的是,阿道夫在进攻过程中多次改变战略目标,先后命令德军进攻列宁格勒、基辅和莫斯科,导致兵力被过度分散,错失了攻克莫斯科的最佳时机。
11月中旬,德军在东线投入的17o个师中,已有4o个师因伤亡过大失去战斗力,而苏联仍能不断从后方调兵增援。
兵力的此消彼长让德军彻底失去了进攻优势,不得不转入防御。
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日记中痛苦地承认:“我们严重低估了苏联的韧性,当冬天来临时,我们引以为傲的闪电战已经死亡。”
在欧洲西线和地中海战场,虽然没有爆大规模地面战役,但同盟国与轴心国的较量同样陷入僵持,进一步牵制了德军的战略资源。
大西洋海战中,德国潜艇部队的“狼群战术”
曾给同盟国运输船队造成巨大损失,但进入11月,英军加强了反潜力量,投入新型雷达和反潜飞机,同时与美国达成“大西洋护航协定”
,美军开始为英军运输船队提供护航。
11月上旬,英军反潜部队在北大西洋一举击沉德国3艘潜艇,迫使德军潜艇部队调整战术,减少了对运输船队的袭击频率。
此时,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也陷入绝境:“俾斯麦”
号战列舰在5月被击沉后,仅剩的“沙恩霍斯特”
号和“格奈森瑙”
号因燃油短缺,根本无法执行远洋任务。
11月中旬,德军试图派遣潜艇部队突破英军反潜网,却因情报泄露遭遇伏击,损失惨重。
大西洋海战的僵持,让同盟国的跨洋补给线逐渐稳固,德军通过封锁扼杀英国的战略企图彻底落空。
地中海的制海权争夺同样陷入胶着。
作为连接欧洲与北非的战略通道,地中海的制海权直接决定着北非战场的补给命脉。
1941年11月,英军依托马耳他岛和埃及的海军基地,与德意海军展开激烈争夺。
11月11日,英军动“弩炮行动”
,出动航母舰载机袭击意大利塔兰托海军基地,击沉击伤意大利多艘战列舰,暂时掌握了地中海东部的制海权。
但德军迅加强了地中海的空中力量,派遣“斯图卡”
轰炸机疯狂袭击英军海军舰艇。
11月25日,德军轰炸机击沉英军“皇家方舟”
号航母,并重创“伊丽莎白女王”
号战列舰,迫使英军暂时收缩地中海舰队。
至此,双方在地中海形成了“英军掌握东部制海权、轴心国控制西部制海权”
的平衡局面,谁也无法彻底切断对方的补给线,这种僵持进一步拖累了德军在北非的作战行动。
1941年11月德军在多战场同时陷入僵局,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多重矛盾集中爆的必然结果。
阿道夫的个人专断导致德军战略目标混乱不堪:在未彻底击败英国的情况下贸然进攻苏联,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致命困境;
在东线进攻中频繁改变目标,分散了宝贵的兵力;对北非战场的补给重视不足,将主要资源投入东线,导致“非洲军团”
沦为“被遗忘的部队”
。
同时,德国作为陆权国家,先天缺乏足够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