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 924章 谈判三9 924两章合一(2 / 4)

加入书签

在东西海岸的军事港口,依托各自的地理位置与功能定位,形成了分工明确又相互衔接的运输网络,支撑着日本二战时期的对外侵略与军事扩张。

距离下午三点的约定时间还有一刻钟,会议室门口便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

林毅在会议室隔壁房间透过门缝望去,只见魏德曼正带着副官快步走来,深色西装上的褶皱还未完全抚平,显然是没在休息室多作停留,甚至可能提前结束了休整。

他身后的随行人员手里捧着几份文件,神色比上午更加凝重,脚步也透着几分急切。

魏德曼站在会议室门口,抬手看了眼腕表,时针正缓缓向三点靠近,他没有让接待人员通报,只是沉默地站在原地等候,显然上午的拉锯已耗尽了他所有的耐心。

隔壁房间的林毅见状,对着麦克风轻声提醒:“我的参谋长大人,魏德曼来得比预想早,看来是真急了,下午肯定会直奔主题,注意稳住节奏。”

耳机里传来参谋长沉稳的回应:“明白,按原计划来。”

墙上的挂钟终于敲响了三下,清脆的钟声刚落,参谋长便带着谈判团队准时出现在走廊尽头。

他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意,步伐从容不迫,仿佛丝毫没察觉魏德曼的急切。

“魏德曼大使倒是比我们还早啊。”

参谋长快步上前,主动伸出手,“刚跟老将汇报完上午的情况,耽误了片刻,让您久等了。”

魏德曼握住他的手,指尖的力度比上午重了几分,客套话也省了大半,只简短回应了一句“无妨”

,便率先迈步走进会议室。

双方人员依次落座,甚至没等茶水端上来,魏德曼便将面前的公文包往桌上一放,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直看向参谋长。

“参谋长阁下,我想我们不必再绕圈子了。”

魏德曼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迫切,没有了上午的试探与迂回,“我们此次前来,主要目的是向贵方采购一批御寒物资,主要就是你们装备的那种绿色军大衣,还有配套的皮帽子和棉手套。”

实际上绿色军大衣、栽绒帽、棉手套是林毅给八路军定制的标准装备,谁让着三件套便宜呢?而且这三件套还从最早的时候军用装备到后来的保安、民工装备。

在2o世纪中后期的国内军营里,绿色军大衣、栽绒帽与棉手套是冬季里最具标志性的“三件套”

,它们如同寒夜里的铠甲,伴随一代代官兵走过了东北雪原的凛冽、内蒙古草原的寒风与新疆戈壁的酷寒,用扎实的性能为戍边卫国的身影筑起温暖屏障。

绿色军大衣是这三件套中的“主力”

,从5o年代的棉布棉花款到后来的改良型号,始终保持着厚实耐用的本色。

它的外层多采用紧密的军绿色棉布或卡其布,这种面料不仅能抵御寒风侵袭,还经得起野外训练时的摩擦磕碰,即便沾染泥土油污,简单清洗后仍能恢复整洁。

内胆的填充料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早期是蓬松的棉花,手工铺絮得均匀厚实,后来为提升保暖效率,逐渐换成了棉与羽绒的混填物,甚至是轻便的人造保暖絮片,让大衣在保持温暖的同时减轻了重量。

-1oc至-25c的常规低温环境中,它能牢牢锁住体温,而东北边防部队配的加厚款,内衬还会加入羊毛或羊皮,即便面对-4oc的极端严寒也能应对。

设计上的细节更显实用,双排扣或暗扣的闭合方式严密防风,立领搭配风纪扣能把脖颈处的缝隙堵得严严实实,袖口的收紧设计和下摆的抽绳可灵活调节,最大限度减少冷风倒灌。

两侧的斜插兜和胸前的口袋,既能揣暖手,又能临时存放手电、记事本等小装备,甚至在野外宿营时,铺开大衣就能充当临时的铺盖,成为官兵们流动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