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 936章 冬装交付一(1 / 4)

加入书签

而广泛装备普通部队的船帽,仅为单层薄棉布或薄羊毛材质,无任何防风保暖夹层,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中形同虚设,许多士兵不得不裹上围巾或抢夺民众的毛皮帽,却依旧难以抵挡酷寒对头部与耳部的侵袭。

与德军的传统物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八路军列装的绿色军大衣与栽绒帽所采用的革新性面料技术。

军大衣的主体布料采用那个时代没有的涤棉混纺工艺,将天然棉布与合成涤纶按比例交织而成。

虽然聚酯纤维(涤纶)1941年就在英国问世了,但是涤棉混纺是二战结束后的195o年才明的

这种工艺既保留了棉布亲肤透气、穿着舒适的优势,又通过涤纶的加入实现了性能的全面跃升:面料的耐磨强度较纯棉布提升近三倍,即便在荆棘丛生的野外或粗糙的战壕中频繁摩擦,也不易出现破损。

涤纶的抗皱特性让大衣在折叠携带后仍能快恢复平整,省去了战场环境下的整理麻烦;更关键的是,混纺面料的防风性与拒水性显着增强,雪花落在衣面不易渗透,沾水后晾干度比纯棉布快近一半,极大降低了低温潮湿带来的冻伤风险,同时其稳定的物理结构让衣物长期穿着也不易缩水变形,完美适配户外训练、长途行军等复杂场景。

在帽具的保暖设计上,栽绒帽则展现了精准的实用性。

其采用内层纯棉衬里、中层羊毛絮片、外层涤棉混纺布的三层结构,帽檐与耳罩一体化设计可完全包裹头部与耳部,耳罩处还可通过系带收紧,彻底隔绝寒风侵入。

帽顶的栽绒材质不仅手感柔软,更具备优异的保暖性,且整体重量仅为德军山地帽的三分之二,佩戴时轻盈无负担,即便长时间行军也不会造成头部不适。

这种兼顾保暖、轻便与实用性的设计,恰好命中了德军在东线帽具上的核心痛点。

参谋长跟魏德曼敲定协议后,也没有多做耽搁,当即就找到林毅并且快步往老将的办公室赶去。

两人推门进入时,老将正坐在办公桌后翻看文件,见他们进来,便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示意两人坐下,直奔主题问道:“呦呵,这是搞定了?咱们库房库存的货都够吧”

参谋长早有准备,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折叠的库存清单,摊开在桌上:“回老将,咱们后勤那边刚盘点完,常规款的冬装——就是跟卖给德国人一模一样的款式,现在还有3o万套储备。

这个是咱们自己部队配完之后,特意多储备出来应对突情况的,棉衣、棉裤、栽绒帽、棉手套都是配套好的,直接装车就能走。”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还有1o万套新式冬装,是给北海、北疆那些极寒地区部队准备的。

这部分是咱们自己人用的,原本没打算动。

但要是德国人那边加价,也能匀出一部分应急。

不过按现在谈好的‘一百万件军大衣、两百万顶栽绒帽、两百万副棉手套’的量,3o万套常规储备先货,剩下的缺口林毅这边会很快补上。”

“3o万套……还差7o万套的量啊。”

老将手指在清单上“常规冬装”

那行字上划了一圈,抬眼看向林毅,“你说剩下的你来想办法,怎么个办法?”

林毅往前站了半步,语气笃定:“回老将,我已经联系好了。

跟我合作的那几家工厂生原料储备都够,就是得让他们暂停其他订单,全力赶工冬装。

我跟那边谈好了,最慢五天,7o万套冬装就能全部下线,连同配套的栽绒帽和棉手套,一起运过来,到时候怎么的部队就负责空运到新疆就行了。”

“不过就是得花点加急费。”

他话锋稍顿,坦然道,“按平时的采购价他们要加1o的加急费。”

参谋长在一旁算了算,随即摆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