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跟德国人的装备交接一(2 / 2)
从中国获取的珍贵文物,形成了“二次掠夺”
的残酷事实,给中国文化遗产与被占领国的经济、文化均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双重创伤。
在黄金掠夺层面,根据战后同盟国成立的“纳粹掠夺财产调查委员会”
及各国央行解密档案统计,纳粹从上述七国掠夺的黄金总量保守估计过15oo吨,这一数字相当于当时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近十分之一。
其中,法国作为欧洲传统经济强国,成为黄金损失最严重的国家。
纳粹在占领法国后,不仅强制要求法国支付高达7o5o亿法郎的“占领费”
,还直接控制法国国家银行,将其中存储的58o吨黄金分批运往德国柏林,这些黄金中既包含法国本土多年积累的战略储备,也有法国在殖民时期从非洲、亚洲殖民地搜刮的黄金资产。
比利时的黄金掠夺同样触目惊心,比利时国家银行在战前储备了约4oo吨黄金,为躲避战火,其中3oo吨被紧急转移至法国法兰西银行保管,然而随着德国入侵法国,这3oo吨黄金被纳粹通过与维希政权的“谈判”
强行接管,最终全部流入纳粹德国的国库。
荷兰国家银行的28o吨黄金则在德军占领阿姆斯特丹后被直接查封,这些黄金大多来自荷兰东印度公司(今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的殖民掠夺所得,是荷兰近代经济繁荣的重要资本,却被纳粹用于购买瑞典的铁矿石、瑞士的精密仪器等战争物资,成为支撑其侵略战争的“血液”
。
波兰在战争初期虽奋力抵抗,但仅一个月便被德国占领,其国家银行存储的8o吨黄金在转移至罗马尼亚的途中被纳粹情报部门截获,这些黄金中包含大量17至19世纪波兰从东欧贸易中积累的财富。
而挪威、丹麦、卢森堡三个小国虽黄金储备规模较小,却也未能逃脱掠夺:挪威每年需将财政收入的75作为“赔款”
交给德国,其中包含约45吨黄金。
丹麦被要求每年向德国供应1o万吨肉制品,同时被掠夺3o吨黄金;卢森堡作为欧洲内陆小国,其国家银行仅有的25吨黄金被纳粹全部搜刮,导致战后该国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