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发展规划(十三)(1 / 2)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仅快速提升了工业生产能力,还逐步掌握了一系列关键工业技术,为后续工业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革命战争年代艰难探索、进展缓慢的工业建设相比,解放后在苏联支援下的工业发展,真正实现了质的飞跃,开启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新篇章。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艰难探索到解放后的大规模发展,cpc在工业建设道路上走过了一条充满挑战却始终坚定的道路,但是发展工业的决心却没有改变。
参谋长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瞬间就炸了锅,那场面就像一枚拉了弦的手榴弹突然扔到拥挤的人群里,所有人都炸开了锅。
百川原本端着搪瓷缸子的手一抖,茶水洒了大半截在裤腿上也顾不上擦。几个围着林毅的集团军司令们直接就石化了,嘴巴张得能塞进个拳头。
就连平时最沉稳的后勤部长张万和,也忍不住猛拍了下桌子,一脸难以置信地看向参谋长:“这哪是建几座工厂啊!这分明是要搭起一整套工业体系的架子,上级的胃口也太大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满是不解和震惊。他们原本以为,这次也就是新增几处作坊式的生产工厂,顶多再扩建下现有的工厂,可没成想计划里不仅要涵盖钢铁、机械、弹药,连采矿、冶炼、运输这些配套产业都被囊括在内,这规模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最初上级的规划其实要务实得多,那就是只是打算把太原、包头两座老兵工厂的产能提一提,再在根据地建个大型被服厂,顺带搞几个生产肥皂、鞋袜的日用品工厂,满足基本的军需民用就够了。
但后来上级得知八路军这边藏着个大能人,不管是前线急需的枪炮弹药、过冬的棉衣棉被,还是工厂要用的机床设备、生产原料,只要开口,这人都能想方设法轻松搞定,从不会掉链子。
既然有这样的底气,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上级当机立断,把原本的小计划彻底推翻,重新制定了这套涵盖上下游的大工业计划,就是要借着这个机会,为根据地打下坚实的工业底子。
参谋长见众人因大工业计划的规模陷入热议,既有对体系搭建的惊叹,也有对落地难度的顾虑,便抬手敲了敲桌案,待会议室渐渐安静后,目光转向二爷,语气郑重:“关于大工业计划的统筹推进,还有更具体的安排,接下来请二爷给大家讲一讲,这次的大工业计划上级安排由二爷主持。”
话音落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二爷身上。之前众人都知道二爷是经济方面的人才,这次让二爷挂帅倒是也很是,于是众人此刻都屏息凝神,等着听他的部署。
二爷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先是沉稳地点了点头,才开口说道:“刚才参谋长把大工业计划的整体方向讲得很清楚,咱们要做的不只是建几座零散的工厂,而是要搭起能支撑长久发展的工业架子。
但是要把这件大事干成,首先得有个统一的牵头部门,所以经上级研究决定,咱们正式成立工业部,由我暂时兼任部长,负责统筹协调所有工业项目的规划、落地和后续运营。”
“成立工业部?”“二爷亲自兼任部长?”这话像颗石子投入水中,会议室里瞬间又起了议论声。
第八集团军的王司令悄悄跟身旁的参谋长嘀咕:“有专门的部门牵头就好,之前各部队、各地区自己搞小作坊,资源都不能统一调配着,这下能拧成一股绳了。”
另一边,后勤部部长张万和也松了口气,此前他总担心工业生产和物资调配脱节,有了工业部统筹,后续原料供应、产品调度总算有了明确的对接方向。
二爷没有打断众人的讨论,等议论声稍弱,才继续说道:“大伙不用急着琢磨细节,先听我把关键原则说清楚。咱们现在能提大工业计划,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想法——一方面,我们可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