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发展规划(十三)(2 / 2)
搞来发展工业急需的设备、技术,甚至部分关键原料,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
另一方面,山西、绥远两地有咱们稳固的控制区,煤炭、铁矿、棉花这些基础资源也相对集中,有了‘地利’的底子。”
他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严肃:“但有底子不代表能瞎折腾。所有大型工厂的选址,优先放在山西、绥远两省。
山西的太原、大同一带,煤炭资源丰富,又有之前兵工厂的基础;绥远的包头、归绥,既有铁矿储备,也靠近牧区和粮产区,后续发展冶炼、机械制造都方便。
至于河北、山东这些跟日本人犬牙交错的地区,暂时以小型民生工厂为主,比如纺织作坊、农具修理厂,先满足老百姓的日常需求,等局势更稳定了再逐步推进大型项目,这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避免资源浪费。”
“山西、绥远……”经济部副部长百川在心里琢磨着,随即点了点头——他在山西主政时,就清楚晋北的煤炭、晋南的铁矿储量,绥远的包头更是出了名的“水旱码头”,确实是建大工厂的好地方。
可没等众人消化完选址的安排,二爷又抛出了更关键的原则:“还有个核心要求,必须‘因地制宜’。简单说,就是哪里有什么资源,就建什么厂,绝不能搞‘无中生有’的糊涂事。”
说到这儿,他特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才举例道:“比如晋北的大同、阳泉,遍地都是优质煤炭,咱们就围绕煤炭做文章。
除了保障现有工厂的燃料供应,还要建煤炭化工厂,把煤炭转化成焦炭、煤气,甚至是制造炸药、化肥的原料,让‘黑金子’发挥更大用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