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劲气的运用(4 / 5)

加入书签

区别对待时,李逸实在忍不住开口了。

王二、牛英依然是一脸懵,当时听到李逸此言,却都很惊悚的看着李逸,实在是这句话有非议朝政的嫌疑,况且旁边还有一位官员在呢!

倒是徐书令一脸意外的看着李逸,徐政则面无表情。

“二郎为何有此一说?”

徐书令先看了一眼徐政,然后问李逸,“这武举也是为朝廷吸纳人才的重要渠道,为何二郎这么不看好?”

李逸也看了徐政一眼,虽然徐政没有说话,脸上也没有表情,但是那双眼睛却看着李逸,一副也想听听的样式。

呵,傲娇没救了。

李逸知道在这个深山野村,在这个雪夜里,虽然面前坐着一个官,但是自己接下来讲了自己的看法非但无事,以后说不定还会得到徐政更多的看重。

这位徐典史身上有太多的秘密,身份来历肯定不凡,虽然没有可以巴结的打算,但是李逸还是想结个善缘。

“武举看似和文举一样,流程都类似,但是参加武举的人多是什么人呢?富家子弟或者将门子弟,这点相信徐大人更为清楚。

武举分理论考试以及弓马,我们先看理论考试,《孙子》《吴子》等兵书在市面上并不常见,普通人家通常情况下接触不到,更不要说学。

而那些将门子弟就轻松多了,可能从小就读这些,这是教育的不公平。”

“再来说弓马,单是骑射这一项,普通人家就已经望而却步了。

最后再说道官职授予,有官身的在授予官职之时不仅升迁度更快,而且多是百户、副千户等实权官职。

但是平民出身的武进士,不仅官职上比不过,而且授予的官职多是所镇抚、试巡检等地方治安或者辅助官职,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也就是说,武举并没有给军队带来什么新鲜血液,就算有新的血液进来,大都从事的是治安和辅助职务,并不影响原本的军队。

武举的核心还是卫所世袭制度,是卫所将官后代子弟快升迁的渠道,长此以往,卫所制度的固化将更加严重。

李逸顿了顿,继续说道。

“阶级不断固化,世袭的将门世家愈壮大。

例如某个将门世家,开国时战死,太祖念其有功,授予其后代明威将军,世袭某个卫所指挥佥事,此后他的后人承袭。

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后人参加了武举,并且考中了武进士,这时候可能就会被授予更高的官职。”

“如果此人还有些能力,此后几年甚至能很快升为都指挥佥事,此时就从正四品升为正三品,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更深了。

如果此时他是一个有野心的,而且又被派往边境戍边,又打了几场胜仗,边境军队逐渐被他指挥的如臂挥指,利用家族的影响力在军队中安插着家族里的人,地方官员也不敢管,那么此时在地方上岂不是如同无冕之王?”

“军队中的阶级固化,长期以来都是这么一群人,军队都在这些人手里。

而且这些群体长期与军队接触,一旦出事,朝廷需要这些军队的时候,这些军队到底是听朝廷的,还是听某个家族的?”

李逸刚说完,徐书令脸色一变,“二郎,此话万万不可再说。”

军队固化问题历朝历代都有,陈汉的一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某个人或者家族掌握一支军队的可能,但是这也正是在某些程度上。

李逸的这番话其实已经算是诛心言论了,本朝因言获罪的可也不少。

“行了,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了。”

还是徐政了话,为这件事画了一个句号。

他没有再看李逸,而是继续之前兵家修士的话题。

“从军官的来源就可以知道,基本是通过朝廷封赏来的,从而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