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事先安排好的剧本(2 / 5)

加入书签

到,这最上层的一层是一个个的抽屉,抽屉外面上了锁,难怪这老库吏手里一串钥匙。

“案卷、黄册、鱼鳞册、税册等紧要东西都在这上头,得用钥匙打开,寻常档案则在中下层。

七年前,哦,在这里。”

掏出钥匙、将其中一个抽屉打开,老库吏随后拿出厚厚几摞卷宗交给李逸,“七年前刘家走私一案的所有卷宗走在这里了,两位大人是在这里看,还是带回去?”

李逸没有回答是带走还是在这儿看,反而问道:“刘家走私一案案卷都在这里?本县廖县丞曾经也调查此案,他调查的那些卷宗呢?也在这里吗?”

老库吏低头沉吟了一会儿,随后道:“那些档案老朽记得当初是被县尊勒令封锁了的,”

说着走向最后一个架子,从里面单独抱出来一个小木箱,“廖先承所调查的内容就被封存在这里了。

不过这上面有县令布下的禁制,没有相关信物,是打不开的。”

李逸看着这个小木箱,木箱之上并没有锁,相反多了很多雕刻的纹路,看来使用修行手段进行了缩封。

“我来吧!”

王怀远从李逸身后走上前,从怀里掏出一个私印,也不见他说什么,拿出印章在那里转悠几圈,随后喝道:“开!”

随着开字一出,木箱顿时响起一阵“咔咔”

声,想来是里面有机扩之类的物件。

“叮”

的一声,木箱四周突然升起几个小木头楔子,随后木箱顶部出现一条缝。

裂缝越来越大,最终木箱被彻底打开。

“这是大人的一方私印,长期被大人带在身边,也算是朝廷的‘一份子’了。”

李逸没想到还有这么一说,不过想想也是。

例如某个官员长期佩戴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在某个圈子里就很有可能成为这个人的象征。

如果这个圈子换成了整个朝廷,但是道理还是一样的。

没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结,李逸看向老库吏:“我们就在这里借阅,不知道这里是否还有单独的房间?”

“隔壁倒有一间小静室,不知道是否符合两位大人的要求。”

片刻之后,李逸和王怀远就在架阁库旁边的一间小静室之内翻阅着刘家走私一案的卷宗。

刘家这个案子的卷宗大概分为几类,其一是诉状,这是这起案件的起始文书,李逸拿起来一看,现竟是周家向官府递交的诉状。

这份诉状上面详细记载了周家现刘家走私的事情,包括走私的物品、走私路线、时间、交货地点,还有每次走私有哪些人,交易金额是多少等等。

李逸看到这份诉讼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份资料太完善了,太全了,就好像周家参与了每一次刘家的走私,而且周家在其中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然怎么会知道每次交易的金额呢?如果刘家真的参与了走私,难道还会将每次走私的金额告诉外人不成?

例如诉状中的一条走私线,诉状上是这么说的。

六月初五日,刘家主脉第三子刘承宗遣刘家账房赵九至长吉县“悦来客栈”

,找到了苏州商船船主郑老三,交付定金白银五百两,约定货到后付尾款三千八百两。

六月十九日,刘承宗带着刘家护院头领刘五,以及自家商队、护院总计一十六人,分乘三艘乌篷船,于酉时出,携带货物趁着月色在丑时三刻到了一处简易的码头。

此处位于长吉县城东南三十里,河道狭窄,两岸芦苇丛生,而此地距离官道约四里路,平日少有人至。

当夜月色晦暗,东南风微起,河面无其他船只往来。

刘承宗找到了驾苏州府上船“福顺号”

,船主名叫郑老三。

郑老三的这艘“福顺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