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的运行,如同给干涸的田地引入清澈的水源,让身体的各个脏腑组织都能得到充足的滋养,从而达到补虚扶正的效果。”
她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确保大家都能跟上她的讲解节奏。“与之相对的泻法,操作手法则截然不同。此时,我们要拇指向后,食指向前,以右转为主。在角度方面,要加大到 360 度甚至更大,就好像要用力扭转一个顽固的螺丝,打破体内的邪气积聚。频率也要加快,每分钟达到 120 - 150 次,宛如疾风骤雨般迅速有力。用力上,更是要沉稳且有力度,如同铁匠抡起大锤,重重地敲击在炽热的铁砧上。如此强烈的刺激,能够驱散体内的邪气,将其从经络中驱赶出去,如同清扫房间里堆积的灰尘和杂物,使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畅通,实现泻实的目的。”
“这些看似简单的手法,实则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中医理论。” 苏瑶神情庄重地说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如同纵横交错的河流,贯穿全身,连接着各个脏腑组织。穴位则像是这些河流上的重要枢纽,掌控着气血的出入和流通。而捻转补泻手法,正是通过对穴位的精准刺激,调节经络中气血的运行状态。补法如同在河道中疏浚淤泥,拓宽河道,让水流更加顺畅地灌溉农田;泻法则像是清除河道中的障碍物,排除积水,使河水能够恢复正常的流速和流向。只有当气血阴阳在经络中保持着和谐平衡的状态,人体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苏瑶接着讲起了一个案例。“曾经有一位患者,长期体弱多病,面色苍白,总是感到疲倦乏力,动辄气喘吁吁。经过详细的诊断,我判断他是气血亏虚之症。于是,在治疗时,我选取了足三里、关元等具有补益作用的穴位,运用捻转补法进行针刺。在操作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小角度、慢频率、轻用力的要求进行捻转。每次治疗结束后,患者都能明显感觉到身体有了些许力气,精神也比之前好了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治疗,他的面色逐渐变得红润,体力也慢慢恢复,各种不适症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就是捻转补泻手法中补法运用得当所发挥出的神奇功效,精准地激发了患者体内的正气,让他重新找回了健康的活力。”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