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雾霭时,算筹与青苔的反应达到高潮。所有筹码同时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对应着光谱治疗的七种频率;青苔则生长出与算筹阴影同构的晶体,其内部结构竟是天然的生物传感器。观天镜的数据显示,这些晶体对人体生物电的敏感度,远超现代任何监测设备。
张思贞拾起 “中宫” 算筹,发现竹制筹码表面浮现出仰韶文化的结绳图案与现代二维码的叠加纹路。里面储存着从九针疗法到纳米机器人的所有分形医学资料,而数据的更新时间显示为 “公元前 3000 年”。
“这是跨越时空的技术传承。” 苏瑶望着逐渐消散的青苔荧光,那些显影过的九针图在地面留下永久的分形印记,“洛书九宫不仅是数学模型,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量子网关。我们此刻摆出的算筹阵列,可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被巫医用于预演未来医学。”
山风带来远处瀑布的轰鸣,声波在洛书九宫的结构中形成自相似的回音。张思贞知道,下一段旅程的线索就藏在这些回音的分形频率里 —— 或许是两河流域宁胡尔萨格神庙的砖纹分形,或许是古玛雅金字塔的声学共振腔。而无论走向何方,手中的算筹与心中的墨魂,都将是开启新分形层级的钥匙。
当最后一片光羽掠过摩星岭时,算筹阵列的阴影突然组合成 dNA 双螺旋的图案。苏瑶明白,医道的奥秘从来不在器械的新旧,而在分形法则的永恒。那些刻在算筹上的洛书数字、长在青苔里的九针图谱、飞在光羽中的量子比特,终将在宇宙的分形网络中相遇,编织成跨越时空的生命交响。
“医道的螺旋上升,原来藏在影子的维度转换里。” 他指着算筹阴影投射在山壁上的巨型图谱,那是结合了经络学与解剖学的新模型,“我们踩在先师的影子里成长,又用自己的影子为后人标记新的坐标。”
此时,悬壶岩方向腾起七彩光晕,与苏瑶影子的尾闾关形成光柱连接。赤玉瓶中的露精化作流星般的轨迹,顺着光柱注入岩顶的 “肾俞穴” 凹陷。当第一滴露精触及岩面,整个摩星岭发出钟磬般的共鸣,山壁上显现出从寒武纪到现代的生物演化图谱,每个关键节点都对应着医道发展的里程碑。
暮色骤然褪去,摩星岭上空炸开一道靛蓝色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