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造福世人(3 / 4)

加入书签

自己接过经卷的那个雪夜。那时她的师父也是这样站在药庐里,鬓角挂着未化的雪花,说 “医道如灯,需代代相承”。此刻,她解下腕间的红绳,轻轻系在张思贞手腕上:“这续命绳传了五代,如今交给你。记住,绳头的‘悬壶’暗纹,是提醒医者要永远装着百姓的生死。”

师徒二人踏过满地杏花,青石板上的 “永续” 二字被花瓣覆盖又露出,宛如医道在岁月中的起伏。张思贞背着的竹篓里,野百合与《青囊经》静静相依,篓底新刻的 “慎” 字与经卷中的批注遥相呼应。远处的长安城坊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梆子声里,药庐的灯火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恰似一支巨大的毛笔,在夜色中书写着医道的新篇章。

子夜的月光穿透云层,在药庐青瓦上流淌成银色溪流。当苏瑶的身影消失在垂花门后,檐角铜铃突然发出清越的共鸣,仿佛历代医魂在云端振翅。张思贞的双手如托着初生婴儿般接过《青囊经》,指尖触到封皮时,竟有温热的触感 —— 那是经卷历经千年岁月仍未冷却的医者仁心。

泛黄的纸页在月光下徐徐展开,第一页的朱砂批注赫然入目:\"建安三年,华佗以麻沸散破腹治肠痈,术后以青囊盛之,世人遂称医书为青囊。\" 字迹边缘虽已晕染,却依然透着刀锋般的刚健。张思贞的目光掠过 \"五毒攻毒法九针通络图 \",忽然在\" 西域迷香破解篇 \" 看到苏瑶二十年前的蝇头小楷,旁边贴着半片干枯的曼陀罗花瓣,叶脉间隐约可见当年解毒时留下的药汁痕迹。

\"师父,这‘尸解仙针法’...\"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指尖停在一幅失传的针灸图谱上。图中银针走线如星斗列曜,正是李府医案中用过的 \"鬼门十三针\" 完整版。苏瑶轻轻点头,月光在她鬓角银丝上织出霜花:\"此针法需配合‘导引术’内气,当年师父教我时,曾在药庐后院的杏树下,用三百个陶人练习了整整三年。\"

张思贞翻开下一页,忽然有物簌簌坠落。拾起一看,竟是片泛黄的银杏叶,叶面上用炭笔写着:\"医道如银杏,春发叶,秋收果,冬藏根,岁岁轮回而生机不绝。\" 那是苏瑶的师父在临终前写下的绝笔。他的视线模糊了,眼前浮现出三年前瘟疫中,苏瑶顶着风雪遍寻药草的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