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帮了大忙(2 / 4)
褪去不少,正捧着菊花茶小口啜饮。苏瑶笑道:“紫苏梗的理气之功已经起效了,等药煎好服下,滋阴的药材再发挥作用,不出三日便能好转。” 她将配好的药材包好,写上 “水煎服,每日一剂”,又叮嘱道,“服药期间不可吃辛辣油腻,多喝些梨水也能助益。”
青年连声道谢,接过药包快步离去。陈婆婆收拾着空碗,笑着对苏瑶说:“你这药还没煎,就先见了效,真是神了。” 苏瑶只是温和地笑笑,转身看向三个学徒:“方才讲的都记住了吗?阿竹,你复述一遍桂枝与紫苏梗的区别。”
阿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朗声道:“桂枝味辛甘温,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但阴虚者忌用;紫苏梗味辛甘微温,温通之力稍弱,却能理气和中,可替代桂枝用于阴虚兼气滞之证。”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羌活主上半身痹痛,独活主下半身痹痛,二者合用可治全身痹痛。”
苏瑶满意地点头,伸手轻轻抚过阿竹的头顶:“记得很清楚。学医便是如此,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还要懂得灵活变通。” 她拿起桌上的紫苏梗,“就像这株紫苏,在不同的病症里,能化身为解表的叶、理气的梗、化痰的子,药材本无高低,关键在于用得恰到好处。”
蝉鸣顺着敞开的木门涌进药庐,与炭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缠绵成韵。阿竹正对着本子上 “羌活上、独活下” 的批注出神,指尖摩挲着粗糙的布面,忽然觉出一股清凉的湿意裹着草木的腥甜扑面而来,惊得她抬了抬头。
木门被竹篓的肩带轻轻撞开,带着山涧水汽的风卷着几片碎叶旋进屋内,在青石板地上打了个转。背着竹篓的青年站在门槛边,裤脚卷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沾着深褐的泥点,几处被荆棘划破的细小伤口还渗着血丝。他约莫二十三四岁年纪,粗布短衫的前襟浸出大片汗湿的痕迹,却笑得格外爽朗,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珠:“苏大夫,今儿天刚亮就往山涧走,这鱼腥草带着露水珠呢。”
苏瑶放下手中的麦冬,快步迎上去。竹篓的篾条间还滴着水珠,半篓新鲜药材挤得满满当当 —— 鱼腥草的细长茎秆泛着青白,节上生着的须根像缕缕银丝,顶端的心形叶片沾着晶莹的晨露,一碰便滚落在衣襟上,凉丝丝的;旁边的蒲公英则顶着蓬松的白绒球,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