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3)《日子熬药,人心成丹:一本册子的万里漂流》(9 / 16)

加入书签

张小三记”。

“这册子成精了。”孟明远笑着把本子递过去,“它自己长腿跑了,还找人添了新内容。”

林恩灿接过一看,指尖拂过那些稚嫩的笔迹,忽然觉得眼眶发热。这哪里是本子成精,分明是人心成了河,方子成了船,一桨一桨地,把暖意划到了每个角落。

路过一座小镇时,药铺老板居然认出了他们:“您就是编《天下百姓方》的先生吧?我这铺子天天有人来问‘蒲公英怎么捣’‘艾草怎么晒’,我干脆把方子刻成了木牌,挂得满墙都是!”

铺子里果然挂满了木牌,有的刻着“苍耳子治鼻炎”,有的写着“紫苏叶煎蛋防风寒”,最显眼的是块大木牌,上面刻着林恩灿的名字,旁边却被人添了行小字:“还有孟明远、二柱子、老艄公……好多好多人”。

离开小镇时,老板塞给他们一捆新采的柴胡:“这药能疏肝解郁,先生们路上带着,看谁不顺心了,煮水喝——比吵架管用。”

马车驶进一片杏花林,粉色的花瓣落在车帘上。孟明远忽然道:“先生,咱们是不是不用再往北边去了?”

林恩灿望着漫天飞落的花瓣,又看了看怀里越来越厚的册子——里面甚至夹着根狼獾的绒毛,旁边写着“虽凶却护崽,可入药(误)”,忍不住笑了:“是啊,该往回走了。”

“往回走?”

“往有需要的地方走。”林恩灿指着远方的炊烟,“你看,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等着方子的人。咱们啊,就做那随风飘的蒲公英,落到哪,就把暖意扎在哪。”

灵狐忽然从怀里钻出来,嘴里叼着片新抽的柳叶,放在册子上。孟明远笑着添了最后一句:“草木有灵,人心有光,这方子啊,永远也记不完喽。”

马车掉转方向,车轮碾过落满杏花的路,留下一串带着花香的辙印。风里飘来远处孩童的歌声,唱的竟是改编的《百姓方》:“苇根甜,艾草香,蒲公英飞呀飞,飞到咱家灶台旁……”

林恩灿掀开帘子,阳光正好落在他脸上。他知道,这趟旅程没有终点,就像人间的暖意永远不会消散——只要还有人在记录,在传递,在用心守护着彼此,这册《天下百姓方》就会一直写下去,写满山川湖海,写满烟火人间。

马车碾过江南的青石板路时,雨丝正斜斜地织着。林恩灿掀开帘子,见巷口的老妇人正教孩童辨认艾草,竹篮里的菖蒲还带着露水——那是他们在楚地记下的“端午驱邪方”,如今已在这水乡扎了根。

“先生您看!”孟明远指着墙根,几株蒲公英正借着风势飞远,白色的绒毛里裹着细小的种子,像无数个漂流的小药箱。不远处的药铺幌子上,“百姓方”三个字被雨水洗得发亮,老板正踮脚往门板上钉新木牌,上面刻着“丝瓜络洗碗去油,煮水还能通乳——城南李大娘传”。

往西行至蜀地,栈道旁的石崖上竟被人凿了石窟,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石板,每块都刻着方子:“仙人掌捣敷治腮腺炎”“芭蕉叶包烧烫伤”……最里头的石板上,有人用朱砂画了株沉甸甸的稻穗,旁边写“糙米煮水治便秘,比大黄温和——农妇王阿香记于插秧日”。

过了秦岭,黄土高原的风里带着沙砾。山坳里的窑洞前,晒谷场上摊着成片的艾叶,穿蓝布衫的老汉正给路过的旅人塞药包:“拿着,这是‘林先生方’里的艾草,泡水洗脚治冻疮,俺们这疙瘩都用这个。”药包上绣着朵歪歪扭扭的杏花,针脚里还沾着黄土。

北上关外,雪原上的驿站飘着炊烟。掌柜的见他们进来,掀开锅就喊:“正好尝尝新熬的姜枣茶!按《天下百姓方》里的法子加了红糖,驱寒最管用!”灶台上的陶罐咕嘟作响,里面的姜丝和红枣翻滚着,香气漫出驿站,竟引来了几只啄雪的麻雀,歪着头似在闻香。

林恩灿坐在炕边,看着孟明远往册子里添新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