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丰富的奖励(1 / 2)

加入书签

苏晨原本还在纳闷。

为什么会好好的让他抽到一个枪械精通。

要知道龙国在国际上可不仅仅是禁毒大国,更是对枪支管控出了名的严格。

他虽然是魔都警局名义上的高级顾问。

可他负责的是医疗领域。

平常别说练枪了,就算组织射击也没人叫他。

更不可能会有配枪的情况出现。

所以这个枪械精通的技能稍微有点鸡肋。

但随着他开始研究系统给出的三部剧本。

苏晨好像慢慢有点明白,系统给他这个奖励的用意了。

《红海行动》这部电影剧本,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

它是融入了很多元素。

并且摒弃了传统主旋律电影中过度理想化的英雄塑造,转而用血淋淋的战斗细节还原战争的残酷本质。

蛟龙突击队队员在执行任务中会受伤、会牺牲,甚至会面临“救一人还是保全局”的两难抉择。

这种不回避伤痛、不美化牺牲的叙事态度,让英雄形象摆脱了“神化”滤镜,变得有血有肉、可感可触。

影片的叙事节奏更是堪称教科书级别。

从开篇海盗劫持货轮的紧急营救,到中途城市巷战的步步惊心,再到结尾沙漠突围的生死对决,三场核心战斗场景环环相扣,既保持了高密度的动作戏输出,又通过碎片化的细节铺垫人物情感。

例如,队员石头为保护战友被炮弹击中时,嘴角还残留着未吃完的糖;

医疗兵佟莉在战火中为石头包扎,颤抖的双手与坚定的眼神形成强烈反差。

这些细微的情感瞬间,在枪林弹雨的间隙为影片注入了温暖的人性温度,能够让观众在震撼之余产生情感共鸣。

这样的电影,如果是让苏晨来操刀,那还不得把枪打到爽?

更重要的是,在拥有枪械精通之后,苏晨对于枪械知识和射击知识的掌握,更是到达了一个极为恐怖的程度。

完全有能力,根据剧情需要设计出最合适的枪战戏指导。

如果再加上,格斗精通的动作设计,那么对于这一类的电影来说,简直如虎添翼!

而《士兵突击》这一军旅题材电视剧,枪械和格斗更是绕不开的一座大山。

但这部电视剧最打破常规的,便是塑造了许三多这样一个“非典型”军旅主角。

初登场时,他是农村里被父亲打骂、被同乡嘲笑的“龟儿子”,眼神怯懦、动作僵硬,连正步都走得磕磕绊绊,与观众印象中“高大威武、天赋异禀”的军人形象相去甚远。

然而,正是这份“笨拙”,让角色充满了真实的烟火气,他不是天生的英雄,而是在一次次“犯错”与“修正”中,慢慢长出铠甲的普通人。

在草原五班,当所有人都在混日子、消磨时光时,许三多听不懂“躺平”的潜规则,固执地拿着铁锹修路。

那条用碎石铺成、从营地延伸到哨所的小路,像一道刺眼的光,照出了懈怠者的麻木,也照出了他“一根筋”背后的坚守。

后来到钢七连,面对高城的嫌弃、伍六一的不屑,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把“队列练到最好、内务做到最齐”当作目标,甚至在深夜里偷偷加练。

当他凭借惊人的耐力在越野考核中超过老兵,当他为了留住钢七连的番号独自坚守营房半年,这个曾经的“拖油瓶”,终于用“笨办法”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榜样”。

许三多的成长,从来不是“开挂式”的逆袭,而是充满了挣扎与妥协。

他会因为想家而躲在被子里哭,会因为战友的离开而陷入迷茫,甚至在成为特种兵后,还会因心理压力而产生退意。

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他让我们看到,平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