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丰富的奖励(2 / 2)

加入书签

人只要守住内心的“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军旅之路。

至于那部电影《让子弹飞》,苏晨粗看,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稀奇的地方。

他认为这是一部夹杂着某些哲理的荒诞喜剧。

可是随着他再次,反复翻看剧本。

苏晨眉毛忍不住跳了跳。

不是,这拍出来不会吃紫弹吧?

影片中的三位核心角色,并非简单的“好人”与“坏人”二分,而是各自承载着复杂的象征意义。

张牧之身上,有着英雄主义——他不贪财、不好色,只为“公平”二字与黄四郎死磕。

但这种英雄主义又带着几分天真,他以为只要推翻黄四郎,鹅城就能迎来光明,却忽略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贪婪与怯懦。

当他最终打赢了黄四郎,却发现兄弟们纷纷选择离开,民众也只是一哄而散时,那种孤独与迷茫,让这个角色多了几分真实的厚度。

黄四郎则是权力的化身,他盘踞鹅城数十年,用金钱、暴力与恐惧控制着一切。

但这个反派并非全然的邪恶,他身上有着知识分子的狡黠与落寞。

他与张牧之斗智斗勇,与其说是为了保住权力,不如说是为了寻找一个“对手”。

当他最终输得一败涂地时,那句“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道尽了权力者的孤独与偏执,也让这个角色跳出了“脸谱化反派”的桎梏。

而马邦德,这个满口谎言的“假县长”,则是普通人的缩影。

他贪生怕死、趋炎附势,却又在关键时刻流露出一丝善良。

他的存在,既是影片的“喜剧担当”,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最好注解——在权力与利益的旋涡中,大多数人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反派,只是在生存的夹缝中不断妥协。

“让子弹飞一会儿”,这句台词贯穿影片始终,也成为了理解影片隐喻的关键。

子弹,象征着权力与变革——它从枪膛射出,需要时间才能击中目标,正如变革的发生,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与博弈。

张牧之让子弹飞,是因为他明白,真正的胜利不是靠一时的暴力,而是靠唤醒民众的意识。

但他也忽略了,子弹落地后,留下的未必是公平,也可能是新的权力真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