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儿女双全(1 / 2)
胡惟庸等人欲破此局,意图将辽东划为与他处承宣布政使司一般规制。
如此,彼等便有机会插手辽东诸事。
今时之辽东,似一块肥腴之肉,众人皆欲染指一二。
辽东经济,竟已跃居大明之,此诚出乎众人意料。
辽东自来号为苦寒之地,岂料常孤雏竟能治之,使其繁盛如此。
且各地商贾往来辽东之后,辽东之生活情状传至大明诸处,众人皆对辽东心生向往。
商贾心仪辽东,盖因其营商环境公正无偏。
但凡人等,只要不触律法,官府便依律护其权益,绝无刻意打压之举。
百姓憧憬辽东,则缘其生活优渥许多,温饱无忧,孩童亦得读书之机会。
辽东之所为,可谓切切实实以民为本。
每值科举毕,诸多士子皆盼能往辽东任官。
岂料彼等至辽东后,尚需历经一轮考校。
此般情形,令一众饱读圣贤书且已过大明殿试之士子,竟为辽东之考所黜。
往昔,彼等对辽东颇为轻慢、爱理不理。
今时,辽东之势,已令彼等难以企及。
反观辽东学子,科举得中后,或外派为官,此亦寻常。
然若欲归辽东任事,大抵皆能顺遂赴任。
何也?盖因其本就于辽东求学有成也。
山东与北平正与辽东相商,欲每年遣部分学子往辽东之学府深造。
当然,此部分学子学业有成后,需回本乡出任基层官员。
且其于辽东求学一应资费,皆由山东、北平两地官府资助,如此亦可谓公平交易。
一日,盖州辽国公府邸,忽又闻一阵婴儿啼哭声起。
敏帖木儿于彼时为常孤雏诞下一女。
常孤雏未遑顾及女儿状况,一心只念敏敏帖木儿安危。
此举令敏敏帖木儿心中顿生暖意,然其心下亦感憾然,自觉未能为常孤雏诞下男儿。
常孤雏往视敏敏帖木儿,敏敏帖木儿倚于常孤雏胸前,抽噎而言:“夫君,妾身无用,仅为君诞一女。”
常孤雏将敏敏帖木儿稍显凌乱之,轻挽至其耳畔,语气温柔:“说的这是甚话?女儿甚好。
女儿乃贴心小棉袄,吾欢喜不尽。”
敏帖木儿不知常孤雏此言,究竟是宽慰之语,亦或是肺腑真言。
然其心中,却是欢喜非常。
常孤雏为其女取名曰常静。
其子名曰常宁,其女名曰常静,取“宁静”
之意。
常静如其名,极为安静,平素甚少哭闹。
常孤雏并无厚此薄彼之举,又于国公府前大摆流水席,任由盖州百姓前来吃喝。
盖州百姓纷纷言:“辽国公对儿女一视同仁,并无分别之心。
瞧那诞子之时,国公府热闹非常,摆席款待我等。
如今诞女,亦是如此,大摆流水席,可见其对子女皆珍视有加,绝无厚此薄彼之态,真乃心胸宽广之人。”
现今辽东,重男轻女之风仍存。
然常孤雏思,愿以身作则,能使此状有所改观,纵功效有限,亦尽力为之。
此数年间,辽东女子入学人数渐增。
除辽东学校规制之功外,辽东百姓亦渐重自家女儿。
往昔,多为男子营生养家,女子操持家务。
然今时,诸多工坊所需女工渐多,且女工与男工待遇相去未远,皆循“多劳多得”
之规,劳作辛苦者所得工钱多,劳作稍逸者所得工钱自少。
此情形致使辽东新长成之女子,大多颇具主见,性格开朗。
有辽东女子怒时,竟敢与男子争斗。
有人戏言辽东女子巾帼不让须眉,亦有人调侃辽东女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