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高丽改革(2 / 2)
p>高丽乃辽东所克,今镇高丽者亦辽东军也,其向来效辽东行新政变革。
此非浙东集团所愿见,与彼等之利益相悖。
一人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后说道:“既是如此,咱们得想个法子全力阻止高丽推行辽东新政。
依我看,可在选派官员上做文章,挑些与咱们亲近且对新政阳奉阴违之人,派去高丽任职。
到了那边,他们自会想法子拖延、阻挠新政推行。”
另一人微微点头,接话道:“此计可行,但光靠选派官员还不够。
咱们还得在朝中造势,联合一些对新政不满的官员,向陛下进言,说高丽情况特殊,不适宜推行辽东新政,扰乱陛下视听。”
又一人目光闪烁,补充道:“咱们还得从高丽内部下手,暗中联络高丽旧贵族,许以他们重利,让他们在当地煽动民众,制造混乱,使新政难以落地。
只要新政推行不下去,咱们在高丽的利益才有着落。”
众人纷纷称是,遂细细谋划起具体的实施步骤。
未几,朝会之上,朱元璋端坐龙椅,神色庄重道:“朕意高丽之地,当仿辽东推行新政,以兴教化、振民生,诸卿以为如何?”
浙东集团中一官员赶忙出列,躬身行礼后,道:“陛下,此事还望三思。
《论语》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高丽与辽东,风土人情大异,民俗律法亦殊。
高丽久处旧制,骤然推行辽东新政,恐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非但难收成效,反生祸端。
再者,《孟子》有云:‘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高丽旧族,根基深厚,新政推行,或触其利,届时恐致民心不稳,于我朝之统御高丽,实非善策。
还望陛下详察,缓行此举。”
杨宪当即站出,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不然。
辽东推行新政,成效显着,已然堪称典范在前,高丽效仿,大有可为。
且高丽旧贵族经此前打压,势力已弱,其土地大多收归官府,如今正是推行新政的绝佳时机。
新政若行,可使高丽民众受惠,民生得以改善,民心自然归附我朝。
此举既能彰显陛下仁德,又能稳固我朝对高丽之治理,实乃一举多得,并无不可。”
浙东集团那官员听闻,即刻上前一步,一脸忧色道:“杨大人所言差矣。
我等一心只为高丽百姓着想,绝非有意阻拦。
新政虽好,然高丽百姓久居旧俗,骤然变革,犹如疾风骤雨加身。
《礼记》云:‘欲则不达。
’操之过急,恐百姓无所适从,徒增惶恐。
我等实不忍见高丽百姓因仓促推行新政,而陷入困境,还望陛下与杨大人深思熟虑,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