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各自的人脉(1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考校完朱雄英的学业,神色稍缓,看向朱雄英道:“雄英呐,近日朝中不少大臣建言,让允炆去参与南面官道修筑之事,你对此有何看法?”

朱雄英微微一愣,稍作思索后,恭敬答道:“皇祖父,允炆弟愿为朝廷效力,自是好事。

但官道修筑,工程浩大,牵扯诸多。

孙儿以为,既要考量允炆弟能否担此重任,也需留意背后有无其他缘由。”

朱元璋听闻,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又继续问道:“那依你之见,这背后可能有何缘由?”

对朱元璋的问话,朱雄英心中明白这事儿复杂,便耍了个滑头,故意装傻充愣。

他挠挠头,憨笑着说:“皇祖父,孙儿只知读书,这些朝堂大事,孙儿着实不太懂呀。

孙儿想着,允炆弟想去做事,想必是一片好心,为咱大明好。

至于别的,孙儿就想不明白了。”

说罢,睁着一双无辜的眼睛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见朱雄英这副模样,心中暗自骂道这个小滑头。

当下便起了试探之意,开口道:“雄英呐,既然允炆都如此积极,那要不这北面修筑官道的事儿,便让你去参与吧。”

朱雄英一听,赶忙躬身说道:“皇祖父,孙儿年纪尚幼,担不起这等重任呐。

以孙儿皇孙身份参与此事,只怕反倒坏事。

他人或因孙儿身份有所顾忌,诸多行事都得妥协,如此一来,工程进度恐被拉慢,实在不妥。

还望皇祖父另选贤能,孙儿日后再多加历练便是。”

朱元璋听闻朱雄英所言,心中大为满意,暗自点头。

心想着,这才是思虑周全的回答,不像有些人,只知盲目追求劳民工程以博取名声。

他看着朱雄英,面露欣慰之色,缓缓说道:“雄英,你能这般想,可见心智成熟,懂得权衡利弊。

修筑官道虽为要事,却不可贸然行事,需从长计议。”

言罢,又转头与马皇后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朱元璋话锋一转,看向朱雄英道:“雄英呐,既然允炆都投身此事了,你身为皇太孙,理当做个表率。

你顾虑的那些,倒也在理。

此番前去,你不必亲自动手,只在一旁仔细观摩他人如何做事,多动动脑子琢磨。

遇上不懂的,切莫随意插手。

但该想还是要想,倘若能从中悟出些道理,有所收获,那便足矣。

再者,有你这皇太孙的身份在,便已足够。”

朱雄英心中明白,这差事已然推脱不掉,况且自己身为皇太孙,于情于理都得出面,方能稳定人心。

略一思忖,便不再推脱,恭声说道:“皇祖父,孙儿知晓了。

孙儿定当谨听教诲,仔细观摩,不负皇祖父所托。”

朱元璋见他这般识趣,面露赞许之色,点头道:“如此甚好,你且去准备着,待时机成熟,便启程前往。”

朱雄英应了一声,又与马皇后说了几句贴心话,这才退下,回去着手准备参与官道修筑之事。

而朱元璋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盘算着,此次安排不仅能让朱雄英增长见识,或许还能借此看清朝堂各方势力的动向,可谓一举多得。

朱雄英离去后,马皇后来到朱元璋身旁,轻声唤道:“重八啊,你让雄英去参与此事,倒也无可厚非。

况且北面修筑的那段路,多是勋贵们参与,雄英去了想来不会有什么麻烦。

只是雄英年纪这般小,便让他掺和进这等事里,会不会有什么不妥之处?”

她微微皱眉,眼神中满是担忧。

毕竟朱雄英还是个孩子,这朝堂之事错综复杂,她生怕孙子一不小心便陷入其中,受到伤害。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