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借势的好处(1 / 2)

加入书签

刘伯温站在船头,望着两岸连绵的宅院,那些黑瓦白墙里藏着的,是几代人的盘根错节。

他转头对杨宪和牛达道:“江南的士绅豪族,不是一两代人的光景了。

你家娶了我家的姑娘,我家认了他家的干亲,田产连着田产,铺子挨着铺子,牵一就能动全身。”

他指着岸边一座气派的宅院:“那是苏州沈家,祖上出过户部尚书,如今族里有人在翰林院当编修,亲家是应天府的通判。

你要清他家的隐田,翰林院的编修能在奏折里给你绕弯子,通判能在县里给你使绊子——这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是一张网。”

牛达挠头:“难道就任由他们糊弄?”

“难就难在这儿。”

刘伯温叹了口气,“你办了张家,李家就会抱团;你查了田产,他们能在商税上给你使坏。

这些人精得很,不跟你硬顶,就跟你磨——今日说账册丢了,明日说管事病了,耗到你没脾气,最后不了了之。”

杨宪皱眉:“那新政岂不是推不下去了?”

“也不是。”

刘伯温目光锐利起来,“网再密,也有缝隙。

先找那些根基浅、没什么靠山的小士绅下手,清出他们的隐田,办得明明白白,让其他人看看朝廷的决心。

再把他们互相包庇的证据攒起来,抓一两个出头的典型——敲山震虎,总比对着整张网乱撞强。”

船行过一座石桥,桥下的水映着两岸的影子,缠缠绕绕,分不清彼此。

刘伯温望着水面:“改税这事,急不得。

得像剥笋,一层一层来,先把外面的老皮扒了,才能见着里头的嫩芯。”

刘伯温捻着胡须,目光扫过案上堆积的卷宗,沉声道:“浙东叛乱刚平,朝廷威望正盛,这股锐气不可泄。

那些士绅敢在税上动手脚,无非是觉得天高皇帝远,咱们奈何不得。

可如今不一样——”

他顿了顿,指尖在地图上重重一点:“叛军余孽尚在清查,正好借着这由头,把清查隐田、核对税银和剿匪纳叛绑在一处。

谁敢藏着掖着,就先查查他跟叛军有没有勾连,是想通敌,还是想抗税?”

杨宪眼睛一亮:“大人是说,借平叛的威势,让他们不敢犟?”

“正是。”

刘伯温点头,“对付这些盘根错节的主儿,就得快刀斩乱麻。

他们抱团?那就先挑那几个跳得最欢的,抄了家、没了产,看剩下的敢不敢跟着学。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如今朝廷握着刀把子,还能让几根杂草绊住脚?”

牛达摸了摸腰间的佩刀:“那我这就去安排,带着兵丁挨户查,看谁还敢藏账册!”

刘伯温摆手:“不必兴师动众,先放出风声,就说奉旨复查浙东余党,顺带核对税赋。

把那些存疑的名单递到按察司,让他们先‘请’几个士绅去问话——这招敲山震虎,比直接动手管用。”

窗外的风卷着雨丝打在窗纸上,刘伯温望着远处连绵的雨幕:“平叛的血还没凉透,他们心里有数,这时候撞上来,就是自寻死路。”

江南的士绅豪族们聚在茶馆密室里,一个个吹胡子瞪眼,却没谁敢拍桌子骂娘。

“这明摆着是借题挥!

什么清查余党,分明是冲着咱们的田产税银来的!”

张员外把茶杯重重一墩,茶水溅了满桌,“前儿刚改了税则,这又借着平叛的由头查隐田,这是赶尽杀绝啊!”

旁边的李乡绅脸色白,捻着佛珠的手直打颤:“嘘……小声点!

谁说不是呢?可咱们谁没在浙东置过产业?谁没跟那边的商号有过往来?真要细查,哪家屁股是干净的?去年王大户就是因为跟叛军那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