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洪武八年(6 / 13)

加入书签

么样的道路,便是连他也不太清楚。

    这般想着,他又重新将思绪放到了张瑛的介绍中……

    在张瑛的口中,目前在学的大学学子有十二万之多,每年毕业近万人。

    此外,未来三年内,诸道还将涌入更多的大学学子。

    届时诸多大学学子在学,每年都将有四万多人毕业并进入官场。

    其中优秀者还会被选入国子监,专门负责研究火器、冶金和各类提高生产力的项目。

    发展到了那个时候,大汉官场也是时候该新老交替,输入些新鲜血液了。

    至于那些小学毕业的学子,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自身学识含金量则是会越来越低。

    他们只能投身成为市民,作为工人活跃于各行各业,而大字不识的普通百姓则是要么继续务农,要么就是被淘汰出局。

    对于这么多读书人涌入民间的生计问题,刘继隆并不准备干涉,而且他也相信大汉能够容下他们。

    明代永乐年间便有十万生员(秀才),童生的数量则是达到百万之多。

    大汉官学体系下,小学的毕业生数量,充其量也就和明初的童生数量相差不多。

    没理由永乐年间的童生能自谋生路,大汉的学子就无法自谋出路。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真的不能,他也有其他的手段来解决这些学生的生存问题。

    “官学为大汉根本,不可不察。”

    刘继隆感受着马车车窗外的光线变暗,耳边渐渐出现嘈杂声,便知道马车返回了洛阳城内。

    感受着变得平稳的马车,他继续对众人吩咐着需要注意的事情,尤其是秋收过后的诸道州县募工之事,更是为他所重点吩咐的事宜。

    在他的吩咐下,无数奏表在他返回紫禁城后,经过内阁之手发放三省六部,经过三省六部商议敲定,继而下发地方州县。

    随着快马将奏表不断送抵地方,诸道州县也先后接到了朝廷的旨意。

    普宁县内,知县赵炳忠坐在主位,面对坐在堂内左右的官员们,他当着众人面取出州衙派来的州符,随后宣读道:

    “黔中道山溪险阻,驿路壅塞,沟渠淤滞,农桑失时。”

    “今据巡官所申,普宁县境官道倾圮,河渠湮废,入黔水脉淤浊,妨害公私行旅,兼误灌溉;宜速修治,以利通途。”

    “自县北十里铺至南界牌驿,凡官道悉以夯土填平,砌石加固,务使车马畅行。”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