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专家瞎折腾(3 / 4)
p>吴斌先走到那片没动过的盐碱地边上,弯腰抓起一把土。
那土,干得掉渣,灰白灰白的,在他手里稍微一搓,就散成一股呛人的土灰。
接着,他又走到试验田边上,用另一只手,抓起了同样一把土。
两把土,就这么摊在他两只手心里,对比扎眼得很。
试验田的土,是乌黑油亮的,又润又软。
攥在手心能捏成个团,还能瞅见土团上细小的孔隙。
可手一松,那土团“哗”
一下就散开了,半点不粘手。
吴斌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手一哆嗦,半掌的黑土都撒了出去,他下意识地想去擦手,结果胳膊肘一拐,把别在胸口兜里的钢笔给撞掉了。
“当啷”
一声,钢笔掉在地上,笔帽骨碌碌滚进了湿润的泥里。
他蹲下身去捡笔的时候,眼角余光瞥见自己工作手册上用红笔写的几个大字——“下河村土法=盲动”
,一张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头都抬不起来了。
人群后面的陈灵儿,嘴巴抿得紧紧的,眼神从期待,到慌乱,最后只剩下浓浓的嫉妒,手指甲都快把衣角给抠破了。
周兰更是脸色煞白,她第一次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家女儿那点所谓的福气,好像……
还不如人家手里的一捧黑土来得实在。
“不可能……这不科学……”
吴斌失神地蹲在那,嘴里不停地嘟囔着。
“这……这土壤的团粒结构,比咱们局里标准农田的数据还好……”
陈秀英这时才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小同志,这没什么秘方。”
她的声音很平淡,像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就是草木灰、河泥,还有酵透了的粪肥。”
“草木灰是碱性的,能中和地里的盐碱。
河底那些黑泥,是水草鱼虾烂了几百年留下来的,是顶好的肥。
酵过的粪肥,里头有活东西,能让土喘上气来。
三样东西搅和匀了,让日头晒透,让雨水淋透,这土地啊,吃饱喝足了,自个儿就活过来了。”
她顿了顿,又补了一句。
“混灰的时候,再加把晒干的麦麸,能把土劲儿聚起来,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巧劲儿’。”
她说的每个字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没一个专业词儿。
可这些话听在孙培德的耳朵里,却让他心头猛地一震。
这老太太,用最土的话,把土壤改良最根本的道理给说透了!
孙培德那张一直严肃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混杂着震惊和狂喜的神情。
他快走几步冲到陈秀英面前,先前那点客气早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敬佩。
他微微弯下腰,语气诚恳得不行。
“老同志,我……我能向您请教一下这三样东西的具体配比吗?这对我们整个地区的农业推广工作,价值太大了!”
孙培德记配比的时候,因为太过激动,笔尖把纸都划破了,他自己都没觉。
他手抖得厉害,嘴里反反复复地念叨着:“太实用了,太实用了!
比书上那些理论管用一百倍!”
吴斌还愣愣地站在旁边,两只手死死地绞着帆布包的带子,脸依旧红着。
见陈秀英好像没跟他计较的意思,他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挪到陈念面前,把刚擦干净的钢笔递了过去。
“你……你记的比我还细。
这支笔给你用,比炭笔好写。
之前……对不起,我不该说你们的法子是瞎折腾。”
陈念抬头看了眼奶奶,见奶奶点了头,才伸手接过了钢笔。
“谢谢叔叔,我会好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