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2 / 4)

加入书签

p> 太后望着儿子澄澈的眼,心中百感交集。

她知道他说的是肺腑之言,正因如此,事情才更显艰难。

“皇儿,”她轻叹,“你可知,这些年母后所为,皆是为你?”

“儿臣知晓。”

“那你可知,秋家虽跋扈,却也助皇家稳固过朝局?”太后的目光带着恳求,“若将其连根拔起,恐伤朝堂根本。”

皇上沉默片刻,他懂母亲的顾虑。秋家盘根错节数十年,若强行清除,必引朝野震动。

“母后,儿臣并非赶尽杀绝,”他沉声道,“但罪证确凿者,必须伏法;沉爱卿的冤屈,也必须昭雪。”

太后深深看了他一眼,终究是叹了口气。

她的儿子确实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坚持,不再是那个会赖在她怀里撒娇的孩童了。

“也罢,你既已决定,母后不再多言。只是记住,凡事留一线。”

“儿臣省得。”皇上应下,心中却自有计较。

又叙了些家常,皇上才告退。

待他的身影消失在宫道尽头,太后脸上的温柔瞬间敛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算计。

她召来心腹太监,低声吩咐:“去,让秋景明来见我。切记隐秘,不可走漏风声。”

与此同时,回到干清宫的皇上也在思忖方才的对话。

他对母亲的孺慕之情不假,但身为帝王,有些事必须铁腕以对。

“王承恩,”他唤来贴身太监,“暗中留意慈宁宫动向,勿让太后察觉。另外,密切监视秋家,若有异动,即刻禀报。”

“奴才遵旨。”王承恩躬身退下。

皇上独坐龙椅,望着窗外沉沉夜色,眸光渐冷。

母子亲情固然可贵,但江山社稷的分量,他从未敢轻怠。

三更梆子响过,秋景明如鬼魅般潜入慈宁宫偏殿。

他跪地行礼,太后却抬手示意免礼:“此处无外人,不必多礼。朝堂局势,你都看清楚了?”

“是。”秋景明面色凝重,“沈隽意那厮运气忒好,竟真寻得太祖遗诏。”

“并非运气,是我们小觑了他。”太后修正道,“此人比预想中更有城府,也更难对付。”

秋景明咬牙,做了个抹颈的手势:“娘娘,既然明斗不成,何不……”

“不可!”太后厉声打断,“皇上正盯着我们,此时动手必引怀疑。”

“那便坐以待毙?”秋景明不甘。

太后眼中闪过精光:“自然不是。换个法子——既然无法除掉他,便收买他。”

“收买?”秋景明一愣,“沈隽意自诩正直,岂会……”

“再正直的人也有软肋。”太后冷笑,“他重情义,这便是破绽。你去查他身边之人,总能找到可利用之处。”

秋景明眼睛一亮:“娘娘高明!”

“此外,”太后继续吩咐,“朝中摇摆不定的官员,加紧拉拢。金银、官位、美人,能用的手段都用上。”

“臣这就去办。”秋景明领命,又听太后叮嘱“行事务必隐秘”,才悄然退去。

偏殿内,太后独坐在阴影中,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

她虽在太庙之辩中暂退,却从未打算认输。

秋家经营数十年的根基,岂会轻易崩塌?

与此同时,沈隽意正忙于一件攸关谢家兴衰的要务——重建镇国公府。

火烧后的府邸虽主体建筑尚存,内里却已是一片狼藉。

焦黑的梁柱横亘庭院,熏黑的墙砖剥落满地,曾经陈列着谢家先祖画像的正厅,如今只剩半截断裂的屏风斜倚墙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