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仅仅是产品本身吗?(2 / 2)

加入书签

没系统做过,经费也紧张。”

周…周秘书长竟然连土都吃?

这位技术员的世界观,受到了小小的冲击。

周阳笑了笑,没有再多问。

他心里已经有数了。

随后,他又在村里一位老农的带领下,去看了那传说中的“清河香米”的原种田。

那是一种植株比普通水稻要高一些,稻穗也更饱满的品种。

老农自豪地介绍,这米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煮出来的饭,隔着墙都能闻到香味。

周阳看着那在风中摇曳的稻穗,仿佛看到的不是稻谷,而是一串串金灿灿的黄金。

考察结束,一行人回到县委会议室。

气氛有些沉闷。

李国强和县里的干部们,都眼巴巴地看着周阳,等待着他的“判决”。

周阳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先让团队成员发言。

高启、张博、孙志刚,这些见惯了大场面的人,此刻也有些沉默。

清河县的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朴素”。

这里没有龙溪谷那样惊艳的自然风光,也没有“紫背天葵”那样自带光环的珍稀物产。

想在这里复制桃源的成功,似乎……很难。

高启率先打破了沉默。

高启沉声道:“主任,说实话,清河县的基础,比桃源还要薄弱。这里缺乏能够直接转化为高端消费品的‘爆点’资源。”

张博也扶了扶眼镜,补充道。

张博冷静分析道:“是的,单纯的农产品,很难做出高溢价。市场上的富硒米、有机米品牌已经很多,竞争非常激烈。我们想杀出重围,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品牌故事和营销策略。”

他们的专业分析,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李国强等人的心头。

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似乎又要熄灭了。

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压抑。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周阳身上。

周阳听完团队的分析,却笑了。

周阳轻松道:“你们说的,都对。”

“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清河县的农业,确实很难有大的突破。”

“但是,”他话锋一转,站起身,走到了白板前。

周阳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周阳自信道:“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常规路?”

“桃源模式的核心,是发掘独一无二的价值。清河县的价值,不在山上,不在水里,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里!”

他在白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高附加值农业”。

周阳解释道:“李书记刚才说,一斤水稻只卖一块多钱。但大家知不知道,在东瀛,有一种叫‘越光米’的大米,经过品牌化运作,一斤可以卖到上百元!”

“在欧洲,一些贴着特定产区标签的橄榄油,价格是普通橄榄油的十几倍!”

“他们卖的,仅仅是产品本身吗?”

“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