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户部(1 / 4)

加入书签

腊月里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将京城装点得银装素裹。林乔站在户部衙门的廊下,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思绪飘回了青山县。这个时节,青山村的乡亲们应该已经收完最后一茬红薯,围着火炉讲述古老的故事了吧?

\"林大人,尚书大人请您过去。\"一名书吏恭敬地打断了他的思绪。

林乔整了整官服,穿过积雪的庭院。自农业改革初见成效后,他在户部的地位悄然变化。那些曾经对他冷眼旁观的同僚,如今见面都是满脸堆笑,就连一向倨傲的右侍郎孙大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的能力。

赵尚书的公房里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寒意。老尚书正在批阅文书,见林乔进来,放下毛笔,罕见地露出了笑容:\"林劝农使,坐。\"

\"谢大人。\"林乔拱手行礼,在客座坐下。他注意到尚书案头放着一份明黄绫面的奏折——那是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颜色。

\"看看这个。\"赵尚书将奏折推过来,\"陛下对你很是赏识啊。\"

林乔双手接过,展开细读。这是皇帝批阅的直隶农业改革总结报告,朱笔御批洋洋洒洒数百字,不仅全面肯定了他的成绩,还提出要\"推广全国,着户部拟章程\"。最令他心跳加速的是最后一句:\"林乔才堪大用,着吏部议升赏。\"

\"这...下官愧不敢当。\"林乔合上奏折,双手微微发颤。虽然早有预感这次改革成功会带来升迁,但皇帝的直白赞赏还是让他受宠若惊。

赵尚书捋须微笑:\"不必过谦。你在直隶的作为,朝野有目共睹。不过...\"老人突然压低声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可知这半年来,弹劾你的奏章有多少?\"

林乔苦笑:\"下官没数过,但想必不少。\"

\"二十七封!\"赵尚书伸出两根手指,\"从你'擅改祖制'到'收买民心',什么罪名都有。若非陛下圣明,早被这些唾沫星子淹死了。\"

林乔背脊一凉。他知道朝中反对声不断,却没想到如此密集。看来庆王一派从未放弃将他拉下马的企图。

\"下官谨记大人教诲。\"林乔深深一揖,\"今后必当更加谨慎行事。\"

\"谨慎?不,你误会了。\"赵尚书突然目光炯炯,\"老夫不是要你畏首畏尾。大丈夫立世,当做则做!只是提醒你,既入此局,当知局中之险。去吧,明日大朝,当有佳音。\"

回到吏舍,林乔发现小树正和几个同窗在书房热烈讨论着什么。见他回来,孩子们立刻起身行礼。除了熟悉的张文远和李明,还多了两个面生的少年。

\"爹!\"小树兴奋地跑过来,\"我们在辩论'义利之辨'呢!张兄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我觉得若无利民生,空谈义理何用?\"

林乔惊讶于儿子的见解,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你们继续,我不打扰。\"离开时,他听到那个陌生少年说:\"林小弟此言,颇有令尊之风啊!\"

晚饭后,小树主动说起那几个新朋友:\"穿蓝衫的是陈侍郎的公子,白脸的那个是国子监周祭酒的侄子。他们都佩服爹的作为呢!\"

林乔若有所思。不知不觉间,小树已经为他搭建了一个小小的关系网。这些年轻人背后,是朝中一批务实开明的官员。或许,改革的希望就在这些下一代身上?

次日大朝,林乔早早来到午门外候着。雪后的紫禁城巍峨壮丽,汉白玉台阶上积雪已被清扫干净,露出精美的浮雕。五更鼓响,百官依次入宫,文东武西,排列整齐。

\"宣——户部浙江清吏司员外郎林乔觐见!\"

听到传唤,林乔整肃衣冠,迈步进入金銮殿。这是他第一次在正式朝会上被单独召见,足见事非寻常。

\"臣林乔,叩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