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仁宗驾崩(1 / 3)

加入书签

诛灭没藏讹庞的这一年李谅祚年仅十四岁,在这件事上他的所作所为与后来康熙铲除鳌拜之举相比简直毫不逊色。在安定了国内的局势后,李谅祚派人与宋朝在短时间内就重新划分了边界并妥善地处理了边境的纠纷,两国由此再又和好如前。不但如此,李谅祚随即还派人向宋朝上贡并在国内重新恢复了汉礼。李谅祚如此一番表现后,宋朝再不解禁边境贸易就似乎说不过去了。其实,这一切倒不是证明李谅祚这个少年天子又多么地亲宋,而是辽国对西夏的虎视眈眈让他不得不选择去抱宋朝的大腿。不管怎样,从此以后李谅祚可以说是成为了在西夏境内说一不二的少年英主。

李元昊、赵祯、耶律宗真,宋、辽、西夏这三国在同一时期的君主如今已经有两个早已是冢中枯骨,赵祯已经是三人之中活得最长久的那一位。眼下随着李谅祚的强势雄起,西夏继辽国之后也完成了君王的新老交替,而这种交替并不仅仅是之前那种形式上的交替,更是具有实权性质的交替。

相对而言,宋朝这边的皇权接班人就显得“青涩”很多,赵曙虽然是一个三十好几的标准成年人,但他之前的人生经历尤其是其所接受的教育都跟一个皇帝沾不上什么边,这不得不说是宋朝的一大隐忧。一个合格的储君不是朝夕可成的,更何况就连赵曙本人也没有在心理上做好成为储君乃至是帝王的准备。反观辽国,与赵曙同龄的辽道宗耶律洪基此时已经登基七年,而且也就是在赵曙被授封为皇子的次年,耶律洪基册封他的长子、时年五岁的耶律浚为梁王,这基本上就是宣告了耶律浚将会是辽国未来的储君。

不过,耶律浚后来尽管确实被封为了皇太子,但却没能成为辽国的皇帝,要不然辽国的历史肯定会被改写,辽国也未必会败亡得那般迅速和耻辱。相比自己的老子和儿子,耶律浚应该是祖孙三代里面最没有名气的那一个。作为爷爷的耶律洪基其大名自是不必说,一部《天龙八部》让他为整个华人世界所熟知,而三人中的这个孙子虽然在民间不出名,但在史学界却是大名鼎鼎,他就是直接继承了耶律洪基皇位的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说来也是悲哀,耶律洪基这辈子就耶律浚这么一个儿子,耶律浚被奸臣给害死后,他的皇位只能传给自己的孙子,而耶律浚同样也只有耶律延禧这么一个儿子。

在生儿子这方面,赵光义的第四个儿子赵元份绝对是一个王者,不但他能生,他的儿子、孙子和重孙们也都很能生。具体来说,赵曙就比耶律洪基能生,他尽管只有高滔滔这么一个老婆(这不是说赵曙很有“夫德”,而是因为他怕老婆,他的这个老婆大人强势且霸道,占有欲还特别强),但他却有四个儿子,他的长子赵仲针也比耶律洪基的长子耶律浚大了近十岁。未来的神宗陛下也很能生,他的儿子里面就出了两位皇帝,分别是宋哲宗和宋徽宗。后面这位就更别说了,宋徽宗赵佶在北宋亡国之前就生了三十二个儿子,据说成为亡国之君后又在金国生了好几个,但他后面的这几个儿子到底是不是他老赵家的血脉就很难说得清楚,毕竟他的女人无一例外地都没能逃脱女真人的魔爪。

以上这些我们说的都是后事。放眼当下的宋朝,在确立了皇嗣之后,赵祯也是感觉自己大松了一口气。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他终于放下了非得生出一个儿子的执念,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而随着赵曙的进宫,他的皇位继承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如此,即便他哪天去了地下也可以给列祖列宗一个交代,虽然他在这事上没法给自己的父亲赵恒一个交代。但是,人强不如命强,在这种事情上他不可谓不努力,他甚至为此都达到了不顾性命的程度,可终究他还是没有生养儿子的命。

人生五十而知天命,赵祯现在已经五十二岁了,这个年岁是到了该知天命的时候了。人生到了这个阶段,赵祯对很多事也都看开了,具体的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