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千古仁君(3 / 3)

加入书签

的“庆历增币”可以说是赵祯的又一耻辱,土匪性质的侬智高竟然将整个岭南搅动得天翻地覆更是让赵祯感觉宋朝作为天朝上国的威信和颜面荡然无存。但是,对于习惯了花钱免灾的赵祯而言,这一切已经让他感觉不到疼了,他已经麻木了。于是乎,整个宋朝继续沉浸在虚假的繁荣里醉生梦死。文人们则对赵祯和他治下的国家进行各种歌功颂德。讽刺的是,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宋朝迎来了它在经济、文化、教育、农业和商业乃至于是自然科学和制造发明等领域的发展巅峰,嘉佑年间的宋朝也成了后世的众多小资和文青们口里所宣称的最想穿越回去的绝美时代。

或许我这样的说辞会让很多人感到不屑乃至是愤怒,这些说辞似乎将赵祯贬低得一无是处。不过,我个人始终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评价一个帝王我们只论功过,不应论善恶和是非,后者只与个人相关。遗憾的是,赵祯这样一个仁德宽厚之人恰好是一个帝王,至于他的私生活和私德我们在这里更是不想予以评说。

简而言之,一个“好人”未必是一个好皇帝,而一个“坏人”未必就不是一个好皇帝。赵祯是个好人,但他作为帝王,我很难说他是一个好皇帝。宋朝以及后世的文人们之所以抬高他的历史地位,那是因为写史的人也是文人,而稍微有点廉耻之心的文人都不会做那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事,历代王朝的文官罕有宋朝那般之高的待遇和地位,而赵祯在宋朝皇帝里边又堪称仁者之极矣,这样的衣食父母有哪个儿子忍心去说他的不是?

于宋朝而言,赵祯是一个慈父,他在世的时候把这个儿子养得是白白胖胖。但是,当他这个慈父撒手人寰之后,他养育出来的这个实际上外强中干的儿子今后的人生之路却是让人忧心忡忡。

宋朝的前四位皇帝里,赵匡胤走得不明不白,赵光义走得意犹未尽,赵恒走得难以割舍,赵祯呢?作为宋朝第一个未曾亲历前线直面战火的守成之主,作为将宋朝带入经济和文化巅峰的千古仁君,他临终之时是否会觉得此生问心无愧且死而无憾呢?

一路走好吧!千古第一“仁”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