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两宫失和(1 / 4)
赵曙登基的第五天是赵祯的入殓之日,按礼赵曙需要亲自出席,可他此时仍然还处在急性发病期。但是,正如司马光所言,礼大于天,所以只要你赵曙还没死,那么赵祯的这个入殓仪式赵曙就必须要参加。
韩琦等宰辅大臣提心吊胆地让人给赵曙穿戴整齐,然后就指望着这位“英武”的皇帝陛下能够在大礼上老老实实地待着,哪怕一句话也不说也算是完成了任务。可是,这世间之事总是怕什么来什么,哀乐响起之时,赵曙突然暴走,他一边大呼乱叫一边在殿内到处乱窜,这一回他是彻底地在文武百官面前向众人明示所谓的大宋新任皇帝是怎样的一个疯子。
韩琦最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扔掉手中的拐杖直接就冲赵曙扑了过去。在将赵曙给死死抱住后,他大声呼唤还处在惊愕之中的侍从赶紧把赵曙给扶到内宫里去。
搞定了赵曙,韩琦身为宰相不得不考虑一件事:皇帝疯了,谁来主持大局?皇长子赵仲针还年少且身份和地位都不足以让他来监国,那么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效仿赵祯登基之时让皇太后出面临时垂帘听政。
在一番商议以及各种礼仪规定出台后,前皇后、现任宋朝的皇太后曹氏正式开始垂帘听政,但由于赵曙的身体状况,所以这个垂帘听政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每到听政之日,两府大臣们先是去柔仪殿的西厢去给赵曙请安,然后对着一脸呆滞的赵曙给他念一遍最近的国事简报,完事之后他们又到柔仪殿的东厢去见曹太后,然后再将与太后一道商议当下的某些军国大事应当如何处置。话虽如此,但曹皇后其实也就是一个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国家一切事务的决定权基本上都由这些大臣拍板决定。说实话,这种制度模式很有现代色彩。
在辛勤操劳国事的同时,这帮宰辅大臣自然不会忘记给自己名正言顺地加官进爵,新皇登基大赏天下,这是祖宗定制,他们怎么可以违背呢?虽然以往都是皇帝亲自下令做这种事,可现在皇帝是个傻子,所以这事就只能由他们“勉为其难”地亲自去做。
韩琦等人先是给他们自己加官进爵:宰相韩琦加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进封卫国公;宰相曾公亮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枢密使张昪、参知政事欧阳修、赵概并加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胡宿、吴奎并加给事中。恕我直言,干起这事的时候韩琦一点也不谦虚,所有两府大臣就他自己得到的实惠最多也最大。
几天之后,韩琦这才想起应该给赵曙的三个儿子和赵曙的老婆高氏加官进爵:皇长子、右千牛卫将军赵仲针晋升为安州观察使、封光国公;皇次子、右内率府副率赵仲纠晋升为和州防御使、封乐安郡公;皇三子赵仲恪为博州防御使、封大宁郡公;京兆郡君高氏为大宋皇后。
整个四月和五月,赵曙的神志都处在错乱或停歇的状态,他不是疯就是呆,然后就是每日按时进药。也是在这个时候,守丧期满的富弼回到了京城,由于他之前就是宰相,所以丧期届满他不可能无故外放地方为官,可他也不能继续当宰相。为啥?他其实也不是不能当宰相,毕竟宋朝又不是没有同时有三个宰相同处一朝,可看看现在的首相是谁?韩琦啊!这么一个掌控欲和权力欲都极强且又喜好表现自己的人会让富弼这种人回来继续当宰相吗?那他韩琦岂不是在自掘坟墓?他可不是什么古君子,所以富弼最好的去处和安排就只有一个——他被韩琦以朝廷的名义加官为枢密使、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如此一来,富弼依然是朝廷大员且跟韩琦本人几乎是平起平坐,但在实权上面富弼根本无法和韩琦相提并论。韩相公早已经今非昔比,他已经彻底进化了。此刻我们再去想想几年前的那个身处边地一副病怏怏的韩琦,再又看看如今的这个将整个国家的担子都扛在肩上却乐不知疲的大宰相,这说明了什么?权力在有些时候真的是包治百病的一剂良药,无所事事看似逍遥自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