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将相和,刘封与诸葛亮论势(6k)(4 / 9)

加入书签

表二子,皆是兄弟不和而引起内部文武明争暗斗,最终如一盘散沙的被曹操击败。

    刘封不仅想明白了,还主动的去增加刘禅的威望,要让刘备阵营的文武都明白刘封刘禅“兄友弟恭”。

    再大的势力若不能将力量揉成一股,都只是散沙。

    想到这里,诸葛亮不由叹了一声,向刘封拱手一礼:“燕王志存高远,是亮浅薄了。燕王欲让亮,培养何人?”

    刘封复笑而道:“除了调拨至丞相府的马玉和董恢外,再加两人,新城太守邓范、新城农都尉邓艾。”

    诸葛亮微微惊讶:“马玉、董恢和邓范,皆是良才,亮也不会藏私;不知这农都尉邓艾又是何人?”

    刘封起身,自书柜上取出一卷竹简递给诸葛亮:“新野人邓艾,也是邓范的族弟,自小被迁徙去了襄城为屯田民,虽然出身寒微,但不以为耻,勤勉苦学,终有所成。

    又因为人口吃,而不被重用,只当了一个看守稻草的小吏,孤听闻后,就设法将其寻回。

    这是邓艾勘察汉水沿岸田地后写的《济河论》,丞相可先观之。”

    《济河论》的大意就是:建设水利工程、优化屯田制度、协同经济军事、联动军事驻防,核心就是“以农养战,以战促统”。

    这是邓艾花了大半年时间仔细勘察的汉水地理、地貌、田地、水利工程等等,又根据当前局势0总结而得。

    仔细看了《济河论》,诸葛亮更是惊讶:“此子真的只是一个看守稻草的小吏?有如此才学,燕王殿下可直接用之,何须亮来培养?”

    刘封轻叹:“成大事者需有大器量。邓艾虽有大才,但也如同一柄无鞘的双刃剑,精于锋芒而疏于藏锋。

    出身卑微兼之口吃缺陷,让邓艾即便学有所成也常被人嘲讽轻视,若不能善加引导,今后必会急功近利而害人害己。

    丞相与邓艾,皆是受战祸而流离他乡,又都勤勉求学而成大才;然而丞相之才胜邓艾十倍,却无邓艾半分锋芒,更善与人相处。

    足见丞相器量,世之罕见。

    倘若邓艾能跟着丞相,学会成大事者的器量,学会如何藏锋内敛,今后北伐中原,定也能成为一员大将!”

    邓艾有大才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邓艾的出身、缺陷和遭遇,让邓艾长于军事而短于政治,可以说是高配吕蒙,若不能看稳就容易坏事。

    身为司马懿的门生,不论怎么看,邓艾都是不会背叛司马昭的。

    然而司马昭刚弑帝,正需要灭国大功,这才让钟会邓艾伐蜀。

    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