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太子赵寿的政治智慧(3 / 5)
指挥丶财政管理等核心岗位,如三省六部的侍郎丶尚书,以及枢密院丶三司的任何实职,杜绝其介入国家核心权力运作。也不得担任地方州府的知州丶通判等官职,避免其直接管理百姓丶掌控地方行政与司法权,防止形成地方势力。
驸马的「官职」多为仅挂名丶无具体工作的荣誉头衔,主要用于彰显身份。
这主要针对汉唐以来「外戚专权」的历史教训。
汉唐时期,外戚常借公主身份掌控军权丶干预朝政(如汉代霍光丶唐代杨国忠),甚至引发宫廷政变。
大宋建立后,为强化皇权丶稳定政权,将限制外戚纳入祖宗家法,驸马作为外戚的核心群体,自然成为重点约束对象,通过「授虚职丶限实权」,彻底断绝其干政的可能。
这种制度虽确保了宋朝未出现严重的外戚专权问题,但也导致附马群体逐渐脱离政治核心,成为依附皇室的「荣誉阶层」。
如果赵侯的女儿少,他也会如此,毕竟,外戚干政这种事,不得不防。
可问题是,赵侯有数百个女儿,那她们就得嫁数百个青年才俊,这要是还「授虚职丶
限实权」,绝对是巨大的人才浪费,以及对皇权的限制。
于是,赵侯解除了对驸马的大部分限制,只是不允许他们担任宰执丶地方主官丶边疆主将,当然,也不能获得分封,别的则不再进行限制。
如此一来,赵侯的女婿,或是出身将门,或在武学升为上舍生,或在军中崭露头角的青年将领;或是优秀的太学生,或是凭政绩累迁至州府要职的文官新秀;亦或是掌控大宋经济命脉的实业家丶金融家;再或者是优秀的科学家丶匠人丶医师丶各类奇才,等等等等等等.—
这些驸马本就是大宋新生代中的依依者,与公主联姻后,更如虎添翼:一方面,他们藉由「皇亲」身份获得了更广阔的晋升空间,朝堂上有皇子们相互援引,地方上有宗室势力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家族势力与专业能力,也反过来为赵家宗室的统治筑牢根基。
-
武将驸马巩固边防,文官骊马优化治理,实业家驸马则为大宋的军费丶民生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实干家驸马更是得到所有的资源支持让他们搞研发,形成「宗室一权贵-实业-科学发展」四位一体的利益共同体。
赵寿对此看得极为透彻,他深知这些姐妹与驸马所构成的关系网,是比朝堂官职更难撼动的「隐性权力」。
因此,赵寿从未将公主们视作「外嫁之人」,反而主动维系这份亲缘纽带,对妹妹丶
妹婿多有照顾丶帮助和提携。
久而久之,赵寿在公主与驸马群体中也积累了极高的声望。
这些皇子丶驸马虽分属军丶政丶商不同领域,却都因赵寿的「亲厚」与「包容」,而选择支持和拥护他。
这种「以情换心」的经营,让赵寿将大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