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他还是战死了(2 / 2)
青了。
这天,忽然有人敲开他的房门,递过桐木盒:‘窦将军,苏夫人托我给你带样东西。’
窦滔愣住了,手指发抖地打开盒子。
打开《璇玑图》,他借着窗外的光线看到了那些诗句。
他捧着锦缎,肩膀剧烈起伏,哭得泣不成声。
想起当初在秦州,他躲在城西小院和赵阳台喝酒,苏蕙找上门时的失望眼神。
想起她打赵阳台,他却护着赵阳台骂她。
想起临走时连句道别都没说。
这些事像刀子一样扎在心上,他狠狠捶了自已胸口几下:‘我不是人,我对不起若兰。’”
“宣昭帝建元十四年(公元 378年),驿站的人送来圣旨。
朝廷为窦滔平反,并任命他为前敌先锋,即刻赴前线参战。
苏道质虽因病告退,却能全享俸禄;窦真已过世,窦滔的弟弟窦成荫袭了爵位。
听到窦滔平反,一家人都很开心,盼着窦滔回来,与苏惠夫妻团圆。”
“只是前方战事吃紧,窦滔从流沙收拾完毕,
本想先回家与爱妻团圆后再赴前线,
但怎奈何军令如山,窦滔不得不前往战场。
其实,窦滔心里也在盘算着,与其就这么以一副落魄的模样去见妻子,
不如先上前线杀敌立功,戴着军功回去见她,也好洗刷过往的不堪,让自已能体面些。
打定主意,窦滔翻身上马,朝着竟陵方向去了。”
“若是能够荣归故里,苏蕙肯定会喜出望外,更不会怪罪窦滔。
但是偏偏事与愿违。
就在夺取竟陵的那天,城楼上的流矢射过来,正窦滔胸口。
倒下前,他紧紧攥着怀里的《璇玑图》,悔不当初。
宣昭帝苻坚为了表彰窦滔的功绩,为他官复原职,还命将士将他的尸体运回扶风,下葬在窦滔的家乡周秦坡老庄村。”
“苏惠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无疑就是《璇玑图》了。
《璇玑图》用红黄蓝白黑紫五色丝线织就,八百四十一个字分二十九行排列。
外围与内部井字是红字,四角纵横皆六字黑色;
上下两方纵六横十六、左右两方纵十三横六字是蓝色;
井字中心,上下两方纵四横五、左右两方纵五横四,还有井内中心四角纵横各三,都是黄色。
苏蕙一生共创作了两幅《璇玑图》。
第一副就是做于窦滔被流放的时候,这里还引用了一首七言诗:
夫妇恩深久别离,鸳鸯枕上泪双垂。
思量当初结发好,岂知冷淡受孤凄。
去时嘱咐真情语,谁料至今久不归。
本要与夫同日去,公婆年迈身靠谁?
更想家中柴米贵,又思身上少寒衣。
野鸽尚能寻伴侣,阳雀深山叫早归。
可怜天地同日月,我夫何不早归回。
织锦回文朝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
第二幅是后来在娘家织就,里面的诗多了些对岁月的感慨,却依旧藏着对窦滔的念想。
这两幅锦帕流传了上千年,至今还被世人称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