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通道上,进出的士子并不多,都是身穿蓝色绢布?衫,宽袖黑边,头戴黑色儒冠。
这是明初工部尚书秦逵设计的国子监制服。
他们走起路来四平八稳,举手投足斯文有礼,说起话来温文尔雅,时不时道右行礼,相互问好。
这些人之中,不但有芳华少年,甚至还有皓首老人。
“见过前辈。”
“师兄,小弟有礼。’
“见过砚兄。”
“年兄好。”
哪怕自己年纪比对方大,入学早,大多也会尊称对方为师兄、砚兄。
这也是规矩:科场士林不论年齿。
因为你年纪再大,入学再早,可能一辈子考不上举人。
人家年轻,可能少年早达,入仕做官了。
一声声问候,看上去虽是繁文缛节,却也很有一番蕴藉儒雅的君子风度。
可是最引人注目的,恰恰是朱寅。
朱寅也穿着一身小?衫,款式和监生们一样,只是因为年幼,没有加冠,只能梳着角髻。
所以朱寅的身影一出现,立刻引来一道道目光。
话说,国子监不是没有年纪小的。十二三岁,不到舞象之年的学生,也不是没有。
可是像朱寅这么小的,却是头一次见啊。
众人纷纷侧目,都是有点好奇。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