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寅一副病骨难支的样子,可是笔下的字却毫无病态,很有几分书道高手的风骨。光是这笔字,即便在举人中也算是拔尖了。
但见稿纸上墨迹淋漓的写道:
“......概天下之利终有尽,四海之财终有恒,而贪欲之心不尽,逐利之心无恒,熙熙攘攘,利来往。曰世风日下,慕三代之淳朴...此乃庶民之囿于利者也。”
“...继而君子大人损公肥私、舍义取利,蝇营狗苟,寡廉鲜耻,日吏治之败坏,慕上古之清明...此乃公卿之囿于利者也。”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宇内之货,莫非王殖。万里之黍,犹藏太仓。远夷之贡,亦入少府。是以天子富有四海,国家因有主也。然取利于天下,争利于臣民之君,自古有之。曰君道之缺损,慕尧舜之贤明...此乃人主之
于利者也。”
“...上有日月,下有点光。天道有德,仁义有常,而多寡有均,贫富有衡也。岂闻上梁斜而下梁正者,上游浊而下游清者乎。是以人主囿于利者,公卿不免亦囿于利。公卿之囿于利也,庶民更复囿于利。既而轻德重利本末倒
置,人心霍乱天下思变,纲常坠地社稷不安...”
这是朱寅在仔细研读主考官文章后,精心准备了小半年的八股文。虽然只有四百多字,可每一句都契合先贤之言,附合主考官许国、赵南星的文章思想。
既是替圣贤立言,也是为考官立言,为百官立言。写的四平八稳,毫无火气,立意上圆润无瑕。既滑不留手又堂而皇之,有礼节,言而有物,可谓十分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