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诉状(2 / 3)
,陈文海,下车伊始提也不提他那些惊动天下的策论主张,反而先办了一场文会,群贤并茂,阖郡称道风流文雅,正志得意满却遇到一件难事。
陈博得罪中枢,被远远发配到江州,但他并不是愣头青,来到地方第一件事就是邀请各大族主事人宴饮。然而可能都知道他是戴罪发配,又或者是想给他一个下马威,这几位言辞客气但滑不留手,什么也不应,相当自矜,明摆着不好相与。
前脚送走他们,后脚就有状子递进来。
本地广济寺寺主告刘家仗势欺人强占寺产纵凶徒子弟刘彪打伤寺中劳力并毁坏田舍二十间。
这可真是一桩要命的案子。
刘家,陈博当然知道,盘踞本地几百年的大族,江左旧臣,后来天下归一,为了安抚拉拢,朝廷给了他们特殊待遇,免除田赋劳役,因此发展极快。还是胡乱之后举朝南迁,有人提出吴蜀旧族势力尤盛,应当免除优遇,这才将种种赋税特权免了。然而如这刘家,几百年下来,已然根深叶茂,生活豪奢,十几进的院子,家风霸道,文学不行,家主刘威,带头闹搅他宴席,他家弟子如何,前日文会也曾有所见识,就是赵濮暗中相助也没能成事,实在是草包的厉害,也不知还会闹出什么事来,是本地最蛮横让他头疼的一家。
可广济寺难道就是好惹的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西方佛教随着世族南渡,百年之间迅速发展,每郡有寺,每县有庙,甚至有的村镇里坊都有小寺,南朝四百八十寺说的就是此间盛景。佛寺说是弘法,又深入朝野豪门之家,清谈会上也少不了大僧大道的身影,因为僧侣免税免赋免役,民众纷纷剃度出家,或者献上土地皈依佛寺,大寺地广人多,与世族豪强无异,再加上他们逢节施粥,遇灾舍饭,深的民众之心,真的敲钟聚众,怕是比豪强更可怕。正是势大,否则按理这状纸应该先递送本县,无论如何到不了陈博这太守手中就。
顺道一说,与西方佛教同样兴盛正是制出了五石散的五斗米教,官名叫做天一道,因为贫寒贱民入教就能先领五斗米,民间叫做五斗米教。奉的是太清祖师老冉,儒道同源,士大夫都与之亲近,势力不在佛教之下。但与今日这桩公案无关,暂且不提。
陈博一接了状纸,就一个头两个大,立马派了几个家人出去打听这桩争端的来龙去脉,打听回来却更加发愁,这竟是一件纠缠百年的官司。
百余年前,五胡乱华,世族南迁,现在的刘家当时的族长名字不知道叫什么,以字行世,叫刘展志,他本有武职,弃官南来,安顿家小招揽流民拓荒,置办下不小的家业。按照刘家人的说法,他去世后风水先生在县北看了一块儿宝地安葬,为了守坟,刘家就圈了墓地在前头盖了一座小庙。几代人过去,寺庙住持换了一茬又一茬,香火越来越盛,寺庙越建越大,这僧侣住的地方不够了,就打算在后院再起一排厢房。刘家知道了,不干了呀,这是我祖宗坟茔啊,怎么让你在上面盖房子?他家一贯先兵后礼,就带了一伙人闯进去把正在盖的厢房砸了,责令恢复坟茔,还要加圈重修。
寺庙与豪强无异,何曾见过这样横的,也不干了,这明明是我们广济寺的后院,凭什么说是你家坟头呢?你家坟头,会修在十八里以外的寺里?多年也没见你们来祭奠过先人呀?一气之下,广济寺直接推平了坟头,重建厢房。
这年代最重孝道,父子之孝甚大于君臣之义,这豪门世家,祖宗被人推坟掘墓,哪能忍得下这口气,两边都人强马壮,频繁冲突,受伤的屡见不鲜,甚至还有被打死了的。这回听说就在广济寺附近,被纵马踩伤不知生死的明桥每逢初五初十给广济寺做工,不同在于平时都是带着佃农打手,这回众目睽睽之下逞凶的正是那刘家的大少爷,他们不止伤了人,还打砸了这农人所在里间十几间草房,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