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圩三章 北齐(2 / 4)

加入书签

好?抛开胡汉身份,将军扪心自问,是你们宫中那个傻子小儿该做皇帝,是一日千金穷奢极欲的南朝贵戚该做皇帝,还是我们齐国胸襟开阔任人唯贤的陛下该做皇帝?”

杨钧捏着酒壶,一直没有送入口中。

他扶着桌沿,沉声问道:“为何与我说这些呢?”

崔侍尧叹息,“陛下求贤若渴,正需要杨将军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倚为干城。将来南北一统,需要用人的地方太多,合适的能臣干将太少,陛下之求才,若涸鱼之求甘霖。不才听说将军为了保全寿阳城一城百姓而折节投敌,本来还有所怀疑,结果听魏王讲了那个宁生当面唾骂撞刃而死,将军唾面自干不做辩解的情形,才真正信服,大为感佩。实在不忍心将军以此英年,对自己求全责备,就此一蹶不振,特来相劝。将军不必急于一时,好好想个明白,究竟是就此抑郁沉沦,还是奋起而为建功立业名垂千秋,全赖将军一念之间。”

杨钧端坐,没有说话,目送他行礼离开。

·

“爱卿,如何?”

中军大帐极其简朴,除了面积更大以外,比杨钧的帐子不多什么,更没有什么金玉装饰。北齐皇帝慕容永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高大英武,五官深邃,这些年读书渐多,鲜卑男儿豪烈爽朗的气概上又添了几分斯文从容。说是年轻,却也执掌朝政多年,自带一种说一不二的王者之气。

他与崔侍尧君臣相得,他重用此人,内心深处更对他这个名字甚为满意。却为了表示谦虚,不好自承尧舜,见面只称呼爱卿,或者字号。

“他没有明确回应。”崔侍尧看皇帝露出失望之色,笑起来,“但臣觉得,已经将他说动了。”

“怎么说?”

“陛下想,真要刚烈不屈,早在城破之时就战死了,或者像那位宁君一样自尽全了忠义之心。再说是保全百姓,能献城,说明心底里还是死志不坚。贪财、怕死、好名,只要沾上一样,就好。人,有弱点,就能掌控。”

慕容永好奇,“若没有弱点呢?”

“那是圣人!”崔侍尧不比在杨钧面前端着的样子,快言快语,毫无顾忌,“不对,圣人还怕小人和女人呢,比圣人还圣!”

“哈哈哈!”慕容永大笑起来,他还是有些担心,“确定不会是诈降吗?”

“不会。”崔侍尧言之凿凿,自己坐下倒了杯酒,刚才说得他口干舌燥,“真要诈降,也得大家伙儿说好了吧。徐州宁家可不是儿戏,那么多官吏,总不至于拿他家公子做套儿。再说,魏王就在跟前,他赌天咒地说当时场景,绝对不假,宁端成的血溅到杨钧脸上,他吓傻了都。所以才自惭形秽,这么多天振作不起来吧。”

“不错,爱卿言之有理!信他!恩他这字也好,定北,定北,合该他做我大齐之臣,助朕安定天下。他若能打起精神,派上用场,朕叫他掌管后军偏师!”

“陛下!小十万人呢!还是慎重些。”

“哎呀你就是太谨慎,我们百万大军,让他统领七万,能翻出花去?”慕容永拽着他坐下,“他能诚心投我,我就敢大胆用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是爱卿教我的?”

“这……是。”

“你说你这人,一个降将罢了,你也要管,要游说,好不容易说动了吧,又犹犹豫豫不敢用,优柔寡断,如何做大功业?”慕容永无奈摇头。

“陛下,杨钧顶着我大军将一个小小的寿阳城守了这么久,还人心不失,军心不散,我看他气概,实在是个人物。现在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将军,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咱们北齐猛将多,会动脑子的少,要是真能为我所用,可就太好了。得一杨钧,更胜得一寿阳啊!”

“罢了罢了,我看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