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圆四章 出使(1 / 3)

加入书签

明远回到太学一打听,才听说不知谁人保举,张九让竟然做了出使北齐的副使,明日就要随使团北上。两国一场大战,死伤无数,但南楚常年积弱,任人鱼肉,这次竟然打了个百年不遇的大胜仗,举国上下都以为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一番,民心高涨,一时无二,连派出使团赴北而不是北人南来都闹了好大的抗议,明远忙于杨钧之事,竟然丝毫未曾与闻。

见他凝眉深思,第五继华劝慰:“你现在多想也没有用,马马马上就是三年一次的大考,这次考课特别特别重要,名名列前茅,一日鱼龙飞升,将来定官任职都有大大的好处,考到后排,未来几年不不念也罢。无数前辈都是在这次考课中崭露头角的,听说裴裴先生就是当年榜首,陛下亲赐的袍服长剑。”

“是么,我倒第一次听说。”明远想起有一次去裴府,裴叔夜扔给他一把剑,让他去后院劈柴,那剑拿着手感不错,显是良器,不会是……御赐吧。

“对对啊,你最近别忙着到处跑,那那谁一时半会儿也死不了,快快准备复习功课要紧,别让那个谢混看、看了笑话,真是从没见过这样嘴脸的人,谢家子弟我算是见识了,要不是有谢奇将军在,不知道得闹成什么样子。”

谢奇……

明远想起谢奇那天对他说的话,假如他只有三年之寿呢?

当时明远大惊站起,就想替他把脉。谢奇摆手作罢,但看他神色恹恹,明远觉得这句话并非玩笑,不知是身有隐疾还是耗费过度,还是常年服用五石散的副作用?明远早就听说,五石散能这样兴盛,就是当年王谢高门有所好,举世跟风所致。

若此言当真,恐怕将有大变。

明远不由想起,当年舅父卫青去世,父皇悲恸欲绝,四十万汉军如丧考妣。卫青不结党、不纳客、柔和谦逊,从不居功,在朝极其低调,最后几年,深居简出,甚至不再入朝。所以连身为皇太子的刘据都没有想到,他的去世,朝野竟会产生如此震动,那么多的内朝文官前来吊唁痛哭棺前,那么多的军中将领自发带孝,那么多的边境百姓就地设坛,这一场悲痛的涟漪久久不能平息,甚至被赶到域外很多年的匈奴人都有异动。

但是刘据同样没有想到,这种朝野同悲,是否在他那多疑善变的父皇心中,种下了忌惮的种子,让他对几十年的卫霍势力,产生隐忧,甚至变成对储君力量的怀疑猜忌,是否是那一场流血杀伐的序曲?亦或者,父皇对卫氏的情谊因一人而起,也随着那一人的离去而逐渐消失殆尽?刘据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了。如今他是明远,他早已决定好好做他的明远,寒门子弟,前尘尽忘。

可是事态似乎将他推向了相类的境地。如今的南楚,看起来极尽繁华,文学风流,名士辈出,甚至武功也有所建树,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但明远心知,这是一场热闹至极的假象。实际上世族垄断内外官职,连皇室都为之挟制,朝廷征兵艰难,武装尽归私门,大族械斗不止,豪门田连阡陌、贫者易子而食,每个月都有州郡山民谋逆的消息,税收竟然收到了二百三十五年以后,整个南楚就像坐在一个点燃了的油桶上,全凭中央与州郡、皇室与世族、各大豪族之间错综复杂的恩怨矛盾维系着微妙的平衡,无数蛛丝一线牵,而谢奇会不会成为那个打破平衡的节点?

谢太傅与谢奇将军是支撑着谢家的两根支柱。但是谢太傅已经古稀之年,万一谢奇真的不寿,谢家后继无人会否就此沦落不说,人数战力惊人的北府兵落入谁的掌控,恐怕将会直接改变南楚的命运。

明远突然想到,这就是谢奇为什么不愿意救杨钧的原因吗?

“载辰,载辰!想什么呢!”

明远突然回过神来,第五继华正伸出一只手在他眼前摇。跟他强调了半天大考的重要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