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谋皮(1 / 4)

加入书签

这办喜事的人家姓杨,是青州数得上的大户,与杨钧祖上还算有着一表三千里的亲缘关系。杨钧在京时年年有节礼送来,后来下狱却紧急甩脱关系,再后来杨钧任职青兖,又连连写信叙旧解释,想将这一门十八服以外的亲戚关系续上。杨钧送他来青州,还特意介绍过,明远愤愤,杨钧倒看得开,穷在闹市富居深山,自古以来,人之常情。

满月宴不在杨家办,在隔了三坊的私第,是杨家大公子杨锐的外宅,今日主角就是他刚落地的庶子。本地说婚娶不出青石坊,是说当时风俗,青州豪门大户的巷子口都有青石建成的牌坊,这一片区就被百姓称为青石坊,大户之间频频联姻,上下品户不通婚,因此各姓豪族都沾亲带故,再没关系的两家也能数出一表三千里的姻亲。杨家郡望实高,现在又是这位大郎掌家,因此除了自家族兄弟,外姓亲戚朋友来了不少。

明远能来倒是杨家没有想到的。

明远来青州三年,不是靠文采风流,而是靠实打实地做事积功渐进,威望日隆。上到韦恩太守,下到地方小吏都发现他处理庶务十分明断果决,开始帮府君处理因乱积攒下的大半年的公文,不过几日就全批好了,分发下去照章办理的结果也都非常有效妥帖,后来襄助韦恩管理杂事,往往一表在手,耳中听着口中说着笔下写着,一人汇报完,他这边具体处置批复也就写完了。再后来分管一门两门之事,大事果决,小事周到,一令布下,无人不服。威望就是靠着这样无数的大事小事慢慢积累,如今韦恩若不在州府,州务自然请示明远,不必多说。

晏容秋曾经惊奇问过,明远只笑一笑,没有告诉他曾经处理庶务作出决定是他从六七岁时起的必要功课,一做就是三十年。

他在州中既有名望,自己又负责的是教谕礼法州学这一块儿,再加上本身在太学清流中声名卓著,这些大户人家面上都尊敬热络得很。边陲之地,门第礼法没那么森严,倒不以他出身寒微为意。因此作为本州数一数二的文化人,酒会唱和婚丧嫁娶都少不了明远的帖子。但他懒于应酬,十张帖子挑不得不去的往来一两次,外室子做满月这种不怎么上台面的事,万万没想到真能请动他。

因此听了唱名,杨锐赶紧迎了出来。

“小明先生!小儿满月扰动了你。公务繁忙,我虽盼着你来,却没敢想着你真能拨冗。看来小儿文道交了好运,寒舍真是蓬荜生辉。”

“叨扰叨扰!又不是什么金贵人物,哪里就这样日理万机了。大郎弄璋之喜,我总得来贺一贺。”明远笑着行礼,明驷将礼单交给杨府下人。

杨锐看到他身后还带了个道士打扮的人,“这位是?”

“这是东益州青云观的三坛海慧道长。”

杨锐看了看,疑惑问道:“听闻小明先生前几日才在街上捉了个冒牌道士?”

明远迅速往四周瞟了一眼,抓住他手腕按了按,引着他向旁边走了几步,压低声音,“正是此人。不过可不是什么冒牌道士。是东边有人专程密信要我捉拿此道。据说最擅长观祸福测吉凶去灾殃。”

明远手拢在下头,朝建康方向指了指。

杨锐目光一闪,恍然大悟,紧紧握了握他手感念在心。本朝的确对这些神道之术信到了十成。

“快请快请!小明大人请!道长请!”

·

明远被迎入坐了上席。

酒席开场杨锐举杯说了几句感谢的话,接着上宾是孩子舅家,也起身祝酒。奇怪的是这舅家并不是孩子母亲的兄弟,而是杨锐正妻的亲兄。孩子虽是外室的,正经姻亲却是这位,而孩子母舅并没有资格入席,这关系也是一团乱。

老小舅家讲完,杨锐笑着拉扯将明远请了出来,明远也笑着起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