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抉择(2 / 2)

加入书签

逃的,就是提着口袋在粮店求告想买粮的。

经过晏容秋派人到各镇各里宣讲告民,百姓知道了青州城如今的情况,虽然还是绝望害怕,但起码没有那么慌张了。只是已经到了宵禁的时间,州府却没有人手可以安排值守,别处都没有人,只有粮店门口依然排着长队,大多数人席地坐着等,有的甚至拿着铺盖睡在粮店门口。粮店大门紧闭,一个平时零散卖粮的小窗口也关着,旁边挂的牌子今日清晨谷价还是十钱,此时已经是一百钱,却依然买不到,一日之内,翻了十倍有余。

明远立刻想到今日定下的买粮之事,让小六回府问有没有三位知事的回复,李良有回复,他已经与李家等几个小家族商量过,同意明远这个方案,但是要求价格提升到封城前的二倍。屈髦说他给几家递了话,但是这是大事,还没议出个章程,他私下听说,这几家准备看杨家和申家,比照着来,总不会错。

申非行?申执事没有回信。

明远心中隐隐有数,对这些豪门大户失望透顶。如今局面,全城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要活都活,要死都死,难不成还指望城破之后天一道看门第手下留情?不把士兵喂饱了,且不说守城,他们闹起乱子来,岂是几个长工私兵能挡住的。不给百姓卖粮,囤积居奇,静水流深,却能覆舟,生了民变,倒也不用等天一道进城了。这样简单的道理都想不通,这样时刻不能劲往一处使,反倒借机抬高粮价攒私房钱,真是死都不冤枉。从某种角度说,张倘说得未必没有道理。想到此处,明远打了个激灵,急忙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

先到申家来走一遭。

他讲了讲外面见到的情景,见申非行一直不打岔,也大致明白了申家的想法,但还是主动开口,“不知申兄和族中商议了没有,售粮之事如何决定的?”

申非行沉吟了一下,明远终于还是提了出来。

“并非在下贻误大事,今日回来,倒是与伯父谈过,家伯的意思,申家在青州百年,为了城池防务,州府但有所需,申家在所不辞。但是兹事体大,还需要召集各房,仔细商议才行,任谁也不敢立刻做这个主。我家人口众多,小明大人是知道的,每天光是人吃马嚼,也是一大笔。再加上这几年伯父觉得耕地依赖天时,经营艰难,大头放在了纺纱织布上,田地卖了不少,恐怕粮食也不如别家多,因此说是要请内外管家好好算一算,看我们能拿出多少来。”

申非行临机应变,扯出这一大通来。

明远本来挂着笑意,听他说话,逐渐凝重,申非行竟从他的微笑里看出一阵肃杀之意,不由打了个寒战。再一眨眼,那肃杀凛冽好像又消失不见了,就像从来没有过一样,明远面容沉静,对他点点头:“不错,家大业大有诸多考量是难免的。不过,申兄……”

明远静视他,“不是我不敬尊长,而是有时候长辈们年纪大了,不免犯点小糊涂,我们为人子侄的,善加劝谏才是孝顺,可不能尽依着他们。听闻你读书时学问是青州数一数二的,在州府这些年,府君也信重你有若左右手,是一等的聪明果敢之人。大敌当前,这道匪是何等作风,再没有比你更清楚的。这档口,我们可得团结一心才好,谁可信赖,谁当背弃,申兄心若明镜,想必自有决断,不需明远多说。”

明远看着申非行,那双眸子又黑又亮,直照人心,像是日照雪原,什么也瞒不过他,申非行嘴唇嗡动,几乎被羞惭淹没。

“多谢小明大人提点。”

“时间不早,申大人早些休息,在下不叨扰了。”

明远离开申府,神色凝重,转头叫来明陆,低声吩咐了几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