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农务(2 / 3)

加入书签

一起一怔。杨钧苦笑,总角时先帝外祖父抱着他许下的封侯诺言,竟然在桓奇手里实现了。

擢升明远为光禄大夫,太子詹事,也是堂堂三品官了。但两人都没当回事,圣旨恭恭敬敬领了,随手一卷就丢给了六子,这点两人倒是不约而同,“圣上都没有,还圣什么旨呢?”

杨钧抚掌大笑,“君子所见略同。”

朝廷名义上恢复了被打散的北府兵建制,却不任职,只令长平侯杨钧代管整顿。杨钧不在乎,底下自王学淩始却自发都叫起“大帅”来。杨钧疑惑,对明远牢骚,“这些小子多事,我何时成了‘钧帅’?”

明远将他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打量,看得杨钧发毛的时候,才笑道,“果然人如其名。”

杨钧一呆,半天才反应过来明远在说什么,说话的人已经走了,他自己却一阵奥热,红到了脖子根,得亏明远没看到,可看到又如何,杨钧叹气,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呢。

杨钧缓了半天患得患失的心绪,又出门去找罪魁祸首,还有许多事要商量。

桓奇这头既然暂时握手言和,他们就着手准备对付天一道,由此可见陈亚子掳劫谢清儿破坏东西议和实在是十分聪明的一手。杨钧不在,他们被迫收缩自保,现在杨钧回来了,自然要好好吐一口浊气。但经济破败,民生萧条,要打仗也不能顾头不顾腚。虽然桓奇理论上答应下拨一些军奁,但顶多些微毫雨,指望不上,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他们简单分工,杨钧带着王冠、季哲他们厉兵秣马,一方面清点兵员,将这些陆陆续续投来的各部人马摸清底数,老弱汰退,病残安养,重新整编,行伍在精不在多。另一方面严加训练各种攻防阵型,步骑配合,分批进行对抗演习,从中优中选优,掐出最拔尖的,补充进他的玄甲骑兵,将玄甲军扩充到五千人。经过上次经验教训,杨钧又单独选出一批水性好的士兵编为水师,请大江帮的江大奎带人训练,决不能再在江上被人按着打。

另一边明远负责三州州政,当务之急要保障粮食,经历多年战乱,田地抛荒无数,明远让曹和曹平兄弟带人尽快丈量田亩,核计人口,裂地为田,每五亩一张田契,一家有一个丁壮参军,就分一份地,无论哪个州的流民、灾民,来者不拒,若是没有丁壮的,一家分一份。怕荒地不够,明远请明烨和晏容秋做说客,希望大族捐出一些无人耕种的荒地,明烨本来觉得这是痴人说梦,没想到各大家族二话不说当场拿了田契来,明烨震惊地下巴都要掉在地上,回去路上晏容秋才说了之前明远刑场杀人的事,估计豪族们也记忆犹新。

姚向辉从秦州寄来自己改良的种子和农具设计图,经过李守一试验,农田产量几乎翻番,明远立刻请李守一带人批量制作农具,分发种子,在农民中大规模推广。然后按汉制,十家一保甲,十甲一里正,官府借耕牛借种子抽签排序轮流用牛。谁敢抢牛抢水,立刻扭送官府。

明远组织北府兵退守青州时强行将第五继华也带回来了,第五本来死也不肯走,说了半天明远才明白原来是舍不得媳妇,他简直觉得不可理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着第五继华走就是了,没想到第五这小子是个奇怪的犟种,他说女儿一生艰难,紧守内阃已经殊为不易,怎么能轻易离开父母亲人,远赴一个人不生地不熟的州郡。让他自己走,他也不肯,说作为丈夫,一丈之内才是夫,他非要从妻居不可。明远简直拿他没法,最后还是第五的妻子主动收拾了行李,要跟他来青州,这才将人带回来。虽然正值战时,但明远觉得学不可断,将三州文教都交给了第五继华,他的官塾私塾简直遍地开花,最后连年龄不够的孩子也来就学,简直变成了育儿所。第五来之不拒,明远乐见其成。

明烨和晏容秋才借粮回来,就被压上别的事,明远让明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