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 身死(3 / 6)

加入书签

压境,数万人密密麻麻陈列场中,刀闪寒光,万马嘶鸣,鼙鼓动地,黑色的玄甲军如汪洋中的小舟被荆州红色军旗淹没包围。

敌军海洋中,明远仍在向西突围,一步,再一步。

漫山旌旗中,杨钧执意向东汇合,一步,又一步。

两面黑色大旗,如两只立群的孤鹰,一次次撞开绝壁,向彼此靠拢。

岁月的晷盘向前拨动,时光反复,岁月不留,此情此景,恍如他们在建康的第一次相遇,杨钧闭上眼,想起那个灯火璀璨的夜晚,华灯下的少年,也是如此拼尽全力,向自己走来。

玄甲军终于被冲散,荆州军如潮水般分开,将他们阻断分别围困住。

左右一分,桓奇骑行而出,身后跟着幕僚、亲卫、他选定的三公九卿、文武百官。

还有以王谢为代表的高门大姓及从人无数,也被请到了场外,分布罗列,人山人海,将整个皇城围得水泄不通。

桓奇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小伯爷,小侯爷,小王爷,杨定北啊杨定北,你不是国家柱石吗,你不是战无不胜吗,今日怎么落到如此地步呀?”

杨钧冷笑,“败就败了,要杀要剐,由你便是,说这么多做什么。”

“你小王爷门楣显贵,我可不敢做什么,这天底下,再大打不过一个理去,我今日将各位请到这里,就是想在天下勋禄面前与你论一论理。”

桓奇慢条斯理说着,从身边人手中接过一折纸,“弑亲君而屠灭诸卫,宗庙倾覆,诸公知否?勾北蛮而暗结胡虏,夷夏混淆,诸公知否?滥杀戮而阴交邪道,枉顾百姓,诸公知否?滥杀戮而阴交邪道,枉顾百姓,诸公知否?……”

竟是明远所撰杨钧传之天下的《讨桓氏书》。

桓奇一脸无辜,“杨将军,小明大人,我看你们这些东西,说的是你们自己吧?”

“战场胜败,乃是常事,小桓公省省力气,何必说这些自欺欺人的话。”

“我看是你们颠倒黑白的功夫太好了些。‘桓奇丝毫不动怒,“杨将军,孤且问你,去年十月,你讨伐永安,是否焚烧了满城三千百姓?”

杨钧皱眉,“那是已经中了天一道尸毒死亡的百姓,为防疫病传播,只能就地火葬。”

“非也非也。”桓奇摇头,“那三千老幼妇孺,分明未死,却被你们活活烧死,如此丧尽天良之举,是不是滥杀戮啊?”

明远在另一边围困中大声呵道:“你胡说八道!”

“哦?”桓奇微笑,“清虚大道天尊,你来讲讲?”

张倘就随侍在他身后,上前一步,拂尘一摇,“启禀王上,那永安城中百姓所中并非尸毒,而是陆寻正在试炼的新药散发的雾气,吸入此雾者,先是肢体僵硬,然后呼吸全无,看似是 死了,但十二个时辰后,会再次转醒,身上百病全消,是当年京中盛行的五石散的进阶。这三千人,本可益寿延年,却无辜枉死,实在可悲可怜,无量寿佛!”

“信口雌黄,话都由你是说了!”明远面容冷酷,心中却突突直跳,想到自己当年去永安采药时的所见,下意识中已经信了八成。

“信口雌黄?来人,带上来。”

桓奇一招手,两个亲兵左右挟着一个人,看打扮是个老妪,但仔细一看人人惊骇,她大半边脸和身子已经烧成碳色,眼睛鼻子都黏连在一起,比鬼怪还可怖。

明远仔细端详,脸色大变。

“孤问你,你叫什么,哪里人士,怎么搞成这样?”

那人形的老妪口齿不清,气息微弱,断断续续,哭哭啼啼,“老妇人陈李氏,永安人,去年十月醒来,正在火柴堆里,已给烧成这样,自己艰难爬出来,才被人救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