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树典型(6 / 6)

加入书签

上就露出震惊的神色,他连忙扇了自己一下,确定自己没有做梦。

    张纯一边催促这位同乡一边说道:“十三郎来的巧,今日是苏翰林在国子监讲学的日子,我曾经说过十三郎在房山县的事情,苏翰林很感兴趣,所以请你过去见一见。”

    张明远走路都打颤,他原本就是想要在《乐府新报》求篇报道,却阴差阳错得了苏泽的接见。

    这可是苏翰林!

    就是远在房山,张明远也知道,前阵子苏泽两封奏疏,将工部尚书雷礼送入内阁的事情。

    先帝朝的小阁老严世蕃,不过是仗着他老爹严嵩的名义结党营私。

    京师官场暗中称呼苏泽为“小阁老”,说他是文曲星下凡。这位“小阁老”是真的能影响皇帝和重臣们。

    张明远心中患得患失,要是说错话,得罪了这位“小阁老”,可要怎么回去向县令大老爷交差啊。

    “十三郎见了苏翰林不要随便跪,苏翰林不喜欢别人这样,你行拜礼就行了。”

    张明远向张纯投来感激的目光。

    国子监,明伦堂偏厅。

    在见到了苏泽后,张明远更是确定,苏泽当真是天上的仙人,这样的人物,却比县官大老爷还没架子。

    苏泽和张明远攀谈了几句后,张明远也逐渐放松下来。

    紧接着,在苏泽的询问下,张明远将房山县兴办玻璃工坊的过程详细说了一遍。

    苏泽一边听一边点头,更是觉得这张明远是个干才。

    还有那个房山县令林秉正,这都是可以被树为典型的人物。

    苏泽问道:“你们房山县,一日能产玻璃多少?”

    张明远说道:

    “如果火力全开,一日能产玻璃50方。”

    一方就是一块标准铜板的大小,也就是一丈乘一仗,大概后世九平方米大小。

    苏泽对这个产量很满意,他接着说道:

    “我有几样东西,你们的工匠能做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