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有司共议(1 / 6)
高拱内阁的办事效率,远比苏泽想象的要高。
苏泽是十月二十一日上奏的,皇帝是二十二日御准的,高拱身边的中书舍人郭准,二十五日就来通知苏泽参加阁部共议。
“郭舍人,陕甘的消息都已经传回来了?”
苏泽疑惑的问道。
他建议是请陕甘搜集火者局势和陕甘地区地下教派的情况,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搜集完毕了?
大明的驿站体系还没这么高效吧?
郭准笑着说道:
“陕甘的消息还没来及回来,但是高首辅整理了历年来陕甘的奏报,算是将情况也理清楚了。”
苏泽一下子明白了。
这就是一个强大的行政体系,对于一个王朝的重要性。
大明这套文官体系,其实放在后世也不落后。
特别是这套文书化的行政体系。
原时空,所有整体都会走向文书化的行政体系。
这套体系的好处就是,大量的文本资料被保存起来,可以给决策层提供各种依据。
就比如苏泽上奏讨论火者的事情,内阁一声令下,各地相关的奏疏和资料就搜集起来了。
这就是体系的作用。
紧接着郭准掏出一套文件说道:
“这些都是有关火者和陕甘地下教派的资料,苏翰林请现在看吧,看完下官要带回去。”
苏泽连连点头。
高拱在担任首辅后,最先对行政体系进行了改革。
除了内阁的议事规则之外,高拱也明确了阁部共议和群臣共议的规则。
比如这一次就是群臣共议,这个群臣并非是所有的大臣,而是由内阁牵头,召集有关的大臣进行商议。
高拱还要求中书廊,将本次议事的相关资料都摘抄誊抄出来,然后在议事之前交给相关的大臣查看。
议事的前提,就是大家都能对事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这样的好处就是内阁提前准备好背景资料,也能节约参议官员自己搜集资料的时间。
同时这类的群臣共议,最后也会在内阁的协调下,形成几套上奏给皇帝的意见。
参会群臣的多数意见会列在最前面,参会官员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