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我在大明做考官(5 / 6)
满了羡慕。
入仕四年,就从新科进士变成了会师的同考官,这绝对足以载入大明史册了。
要知道除了三甲进士之外,普通庶吉士还需要两年馆选才能转正。
而且作为科场前辈,两人也对这次的会试十分关注。
苏泽理解他们的心情,这大概就和刚上大学关注下一届高考的心态差不多。
苏泽也有些忐忑。
他穿越前看过很多科举文,可都是教着人怎么参加科举,有的书到完结也才中进士!
可没有书教人怎么做考官的啊!
而且历史上这一届的进士好像没什么名人。
苏泽也猜到了原因,这一届的主考官是张居正,这一届的进士很多都在成长中卷入到了原时空万历亲政的党争中,没能走上高级岗位就染上了污点,也就没了翻身的机会。
“子霖兄是治的《易经》吧?这次你会被分到《易经》的那房吧?”
苏泽点点头。
会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考生提前一天入场,十六日出场,这期间都会留在贡院。
但是考官就苦逼了,从会试前一天,也就是初七就要进贡院。
而考生考完之后,考官的痛苦才开始。
考生十五日考完,但是会试榜单在月底之前就要出来。
沈一贯说道:
“听说这一次张阁老主考,会更重视策论。”
苏泽想了想,好像这是张居正的作风。
会师和前面的科举一样,分为三场。
第一场考试,考生需做三篇四书文,四篇五经文,这要求用八股文作答。
第二场考试,考的是“论”“诏诰表”“判语”。
“论”可以简单理解为议论文,虽然出题也是从四书五经中摘取,但并无规定得用八股文来答,自由发挥即可。
“诏表”即“诏”、“诰”、“表”的合称,可以简单理解为公文,要求士子模仿上位者的言行,写出相应的诏、诰、表,也就是公文写作,主要是看格式。
“判语”可以简单理解为对下级递呈上来的文件所下的批语,考察士子对《大明律》等法律条文的熟悉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