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我在大明做考官(6 / 6)
第三场是“策问”,“策问”的题目,每一道题都是以“问”来开头,即给你一段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或写出自己理解。
因为批改任务紧,加上第一场考试的四书五经八股文有比较好的评判标准,所以大部分时候,大明科举最重视的还是第一场考试。
第一场考试决定高下,第二场考试筛选掉不合格的考生,第三场策问算是附加题。
所以明清科举,和唐宋科举是截然不同的。
罗万化说道:
“重策问?这会不会重蹈鬻题案?”
沈一贯也点头说道:
“是啊,但是我听说张阁老特意请示了陛下,这次的策问题目是陛下亲自出的,这段时间市面上张阁老的文集都卖疯了!”
鬻题案,是弘治十二年的科举弊案。
这场案件,主考官出了一个刁钻的策问题目,最后只有几个考生答出来。
后来主考官又以策问来录取考生,引起大量的考生不满,最终主考下狱,这次会试成绩作废。
鬻题案中也有一个名人,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他就是那个少数答出来的考生之一,后来被禁止科举,无缘仕途。
而隆庆皇帝同意张居正的请求,以第三场策问来决定会试名次的原因,苏泽大概也清楚。
殿试只考策问。
殿试,等于是皇帝考问学子治国理政的想法,所以都是天子出题考察策问。
但是今年天子的情况,估计殿试就走个形式,所以将会试中的策问提到了更高的位置上。
这对于苏泽这类的同考官来说,是一个糟糕的消息。
苏泽不由感慨,张居正实在是太会抓机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