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八阵(1 / 4)

八旗军所设置的营地近水傍丘、视野开阔,中军外围按照八阵分布,间隔百步,营间留驰道供骑兵机动,在营地一侧设置医帐、匠营与马厩,外围设鹿角防惊马。

从汉末的乱世开始直到现在,中原各地已经打仗打了数百年,偶尔的统一和息兵只是暂时的停战,未来只会爆发出更激烈的战斗。

也因此将领们作战指挥的水平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步兵骑兵车兵协同作战能力的强化,以及阵法的发展。

这时期阵法名目繁多,但从结构上进行分类,实际上仍为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方阵,即进攻型阵势,曹操十重阵、诸葛亮的八阵都属于这种,一种是圆阵,即防御型阵势,任峻的复阵就属于这种,之后绝大多数阵法也都是从方圆之间变换而来。

高欢在韩陵之战与尔朱兆作战时,“乃于韩陵为圆阵,连牛驴以塞归道”,就是先用圆阵进行防御,当尔朱兆的军队被高昂等尖刀部队打垮时,再变换为方阵打反击。

以方阵实施进攻,以圆阵进行防御在这时代非常普遍,而在这些阵法中,发展最好、使用最频繁的是诸葛亮的八阵。

先秦之时,《孙膑兵法》已经有提及八阵,指的是八种阵法,而魏晋之后的八阵指的是一阵八体,从前后左右中的五军阵,变为四正四奇组合成的集团大方阵,具有“以前为后,以后为前,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的快速反应与灵活应变的高速机动攻击能力,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而“阵数为九”,八阵中央还留着一个空位,也就是“握奇”,是大将与他直属的机动兵力,所以八阵又叫做九军阵,很典型的“四大天王有五个”的例子。

“八阵”作为中国古代成熟的集团方阵,能玩起这套的就已经不是一般的军队了,通常都是对敌重拳出击的精锐,也是这个时期的野战战法臻至新境的体现,一直到明清,八阵作为最基础的作战战法,仍然被广泛使用,李靖的六花阵就是八阵的变种之一。

许多人觉得诸葛亮军事不行,武庙吹水,然而这恰恰是不了解历史造成的。这种评价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评价,“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这里陈寿说得非常隐晦